位置 > 首页 > 句子 >

中考化学知识点复习 40句菁华

日期:2022-12-03 00:00:00

1、金属常温下不一定都是固体(如Hg是液态的),非金属不一定都是气体或固体(如Br2是液态的)注意:金属、非金属是指单质,不能与物质组成元素混淆

2、缓慢氧化不一定会引起自燃。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高压锅爆炸是物理变化。)5、原子核中不一定都会有中子(如H原子就无中子)。6、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不能说“分子大,原子小”)

3、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4、盐的组成中不一定有金属元素,如NH4+是阳离子,具有金属离子的性质,但不是金属离子。18、阳离子不一定是金属离子。如H+、NH4+。

5、化学方程式:(要求熟练)

6、FeSO4(CuSO4):加入足量的铁粉。

7、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

8、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9、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10、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11、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12、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

13、煤干馏(化学变化)的三种产物:焦炭、煤焦油、焦炉气。

14、实验室制取氧气注意事项:

15、可燃性气体的验纯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的气体,用大拇指摁住管口移近火焰, 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气体不纯;听到轻微的“噗”的一声,则气体已纯。用向下排气法收集氢气,经检验不纯时,要用拇指堵住管口,熄灭管内火焰再验纯,防止引爆反应瓶内气体。

16、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H2、O2、C、S、Fe等。

17、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8、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的金属是钾。

19、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20、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1、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22、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1)FeO、(2)Fe2O3、(3) Fe3O4。

23、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2)磁铁矿(Fe3O4);(3)菱铁矿(FeCO3)。

24、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25、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26、与铜元素有关的三种蓝色:(1)硫酸铜晶体;(2)氢氧化铜沉淀;(3)硫酸铜溶液。

27、要使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要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28、碳的两种单质:石墨、金刚石(形成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29、写出下列物质的或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30、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是

31、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32、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33、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34、化合价和化学式:

35、溶液溶解度:

36、水

37、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8、根据化学式计算各原子的个数比

39、酸式盐(多元酸里的氢部分被金属取代,H夹在中间)

40、计算


中考化学知识点复习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中考化学知识点复习 40句菁华(扩展1)

——初中化学中考必考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

1、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2、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3、最早得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的是法国的拉瓦锡。

4、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

5、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6、工业三废:废水、废渣、废气。

7、溶液配制的三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8、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9、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

10、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

11、磷在氧气中燃烧:4P+5O2=点燃=2P2O5

12、铜在空气中加热:2Cu+O2=△=2CuO

1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

14、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碳层:CO2+C=高温=2CO

15、蜡烛一吹即灭是因为冷空气使蜡烛温度下降至其着火点以下,用扇扇炉火越来越旺是因为提供了足够的氧气,增加的煤与氧气接触的面积。

16、西气东输的气体是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煤矿“瓦斯”爆炸的主要气体也是甲烷,其原因是矿井中通风不良,使甲烷与空气混合而达到爆炸极限经点燃发生爆炸,所以为防止煤矿爆炸要常常保持通风,严禁烟火。

17、淡黄色固体:硫磺

18、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9、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20、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21、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22、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23、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24、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25、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

2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27、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8、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29、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0、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31、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2、煤气:一氧化碳(co)

33、天然气:甲烷(ch4)

34、生铁/钢:(fe)

35、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36、氯化钠(nacl):食盐

37、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38、氧化钙(cao):生石灰

39、氢氯酸(hcl):盐酸

40、乙醇(c2h5oh):酒精


中考化学知识点复习 40句菁华(扩展2)

——化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

2、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3、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5、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的汤姆生;

6、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7、碳素钢可分为三种: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8、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9、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10、与铜元素有关的三种蓝色:(1)硫酸铜晶体;(2)氢氧化铜沉淀;(3)硫酸铜溶液。

1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12、工业三废:废水、废渣、废气。

13、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

14、实验除杂原则:先除其它,后除水蒸气

15、一种元素可以组成混合物,但一定不可以组成化合物

16、勒夏特列原理(*衡移动原理):如果改变影响*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浓度),*衡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17、K只与__温度(T)___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18、稀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有水参加,水的浓度不必写在*衡关系式中。

19、利用K值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20、由长、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族不一定是主族,还有0族。

21、对于多原子分子,键有极性,分子不一定有极性,如二氧化碳、甲烷等是非极性分子。

22、离子化合物不一定都是盐,如Mg3N2、金属碳化物(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但不是盐。

23、盐不一定都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铝、溴化铝等是共价化合物。

24、原子核内一般是中子数≥质子数,但普通氢原子核内是质子数≥中子数。

25、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一般都是8个电子,但He原子为2个电子。

26、一般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为8电子的稳定结构,但也有2电子,18电子,8─18电子,18+2电子等稳定结构。”10电子“、”18电子“的微粒查阅笔记。

27、优先放电原理电解电解质水溶液时,阳极放电顺序为:活泼金属阳极(Au、Pt除外)>S2—>I—>Br—>Cl—>OH—>含氧酸根离子>F—。阴极:Ag+>Hg2+>Fe3+>Cu2+>H+>b2+>Sn2+>Fe2+>Zn2+>Al3+>Mg2+>Na+>Ca2+>K+。

28、电解精炼铜时,粗铜作阳极,精铜作阴极,硫酸铜溶液作电解液。

29、分子间力一定含在分子晶体内,其余晶体一定不存在分子间力(除石墨外)。

30、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不一定是醛.可能是:

31、中和热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32、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33、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34、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35、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36、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37、化学*衡状态的特征

38、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不一定都强,如碳,稀有气体等。

39、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ⅡA族元素,如He、副族元素等。

40、金属 + 盐 → 另一金属 + 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 Fe + CuSO4 == Cu + FeSO4 (“湿法冶金”原理)


中考化学知识点复习 40句菁华(扩展3)

——中考化学考前必看知识点总复习资料 30句菁华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3、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的金属是钾。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5、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6、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7、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8、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9、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

10、生铁一般分为三种:白口铁、灰口铁、球墨铸铁。

11、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12、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13、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14、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1)液态氧气是淡蓝色(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15、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

16、取用药品有“三不”原则:(1)不用手接触药品;(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3)不尝药品的味道。

17、要使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要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18、学过的有机化合物:CH4(甲烷)、C2H5OH(酒精、乙醇)、CH3OH(甲醇)、CH3COOH(醋酸、乙酸)

19、从宏观和微观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可归纳为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

20、元素符号:例H:表示氢元素,也表示氢原子;3H:表示三个氢原子

21、复分解反应:AC+BD====AD+BC

22、氢氯酸(HCl):盐酸

23、硫酸铜晶体(CuSO4。5H2O):蓝矾,胆矾

24、甲烷(CH4):沼气

25、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26、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27、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H2、O2、C、S、Fe等。

28、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29、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30、煤气:一氧化碳(CO)


中考化学知识点复习 40句菁华(扩展4)

——中考化学重点知识复习资料 50句菁华

1、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加热2CuO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点燃2Al2O3

2、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点燃2CO

3、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点燃CO2 + 2H2O

4、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点燃2CO2 + 3H2O

5、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通电2H2↑+ O2 ↑

6、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加热2CuO + H2O + CO2↑

7、加热高锰酸钾:2KMnO4加热K2MnO4 + MnO2 + O2↑

8、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18.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 + CO2↑

9、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加热Cu + H2O 20.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高温2Cu + CO2↑

10、铁和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 FeSO4 + H2↑

11、镁和稀盐酸反应:Mg+ 2HCl === MgCl2 + H2↑

12、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13、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 H2O

14、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 + Cu(OH)2 ==== CuSO4 + 2H2O

15、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16、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 MgCO3 + 2HCl === MgCl2 + H2O + CO2↑

17、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

18、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19、铁和盐酸:Fe+2HCl=FeCl2+H2↑

20、铁和硫酸铜溶液:Fe+CuSO4=Cu+FeSO4

21、铜和硝酸汞溶液:Cu+Hg (NO3)2=Hg+Cu(NO3)2

22、盐酸和氢氧化钠(中和反应):HCl+NaOH=NaCl+H2O

23、盐酸与硝酸银溶液:HCl+AgNO3=AgCl↓(白)+HNO3

24、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CO2+2NaOH=Na2CO3+ H2O

25、乙醇在空气中燃烧:C2H5OH+3O2=点燃=2CO2+3H2O

26、甲醇在空气中燃烧:2CH3OH+3O2=点燃=2CO2+4H2O

27、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28、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 H2↑

29、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30、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 + CuSO4 ==ZnSO4 + Cu

31、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 H2O

32、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

33、碱的化学性质(1)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34、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 SO3 == Na2SO4 + H2O

35、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 H2O

36、盐的化学性质

37、单质:非惰性气体一般由两个原子组成:F2,O2,H2,Cl2

38、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39、黄绿色气体:氯气

40、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41、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42、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43、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44、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45、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46、【可溶性】碱与【可溶性】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

47、水溶解性、(溶解时)温度、(溶解后)颜色

48、酸(可鉴别金属等)

49、金属1与【可溶性】盐反应生成盐和金属2(金属1比金属2活动性强)

50、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


中考化学知识点复习 40句菁华(扩展5)

——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镁条燃烧:剧烈燃烧.耀眼白光.生成白烟

2、硫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燃烧、放热、有刺激味气体生成、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蓝紫色火焰)

3、甲烷燃烧: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和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

4、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5、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n2 o2 co2 p2o5等。

6、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n2 o2 s p等。

7、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其中一种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2 so2等。

8、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p25

9、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10、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1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12、化学性质——可燃性。

13、分子的特征:

14、解释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这些现象::

15、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16、水的净化(1)、加入絮凝剂吸附杂质(吸附沉淀)(2)、过滤(3)、消毒(加氯气或一氧化二氯)

17、我国的水资源情况及水资源污染:主要水体污染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18、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它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 。

19、元素符号的意义:a.表示一种元素.b.表是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20、元素周期表

21、离子的形成:原子得或失电子后形成的带电原子

22、化合价的应用: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23、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 2n

24、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

25、炭黑 颜料

26、纯金属 铜 铁 铝 钛

27、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1.铁生锈的条件 与氧气和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变化

28、防止铁生锈地方法:1.干燥,2.加一层保护膜3.改变其内部结构

29、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30、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

3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3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33、大理石与稀盐酸: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34、铁丝放入CuSO4溶液中: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蓝色溶液变成浅绿色。

35、量筒的使用

36、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

37、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探究:p10—p12

38、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

39、可燃物

40、氧气(或空气)


中考化学知识点复习 40句菁华(扩展6)

——初中生物中考知识点的归纳 40句菁华

1、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2、第七营养素:膳食纤维(也叫纤维素)

3、营养组成:①糖类:(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等)

4、作用:①糖类:①主要供能物质;②构成细胞组织

5、消化道:①口腔;②咽;③食道;④胃;⑤小肠;⑥大肠;⑦*。

6、消化腺两大类:①大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腺;②小消化腺:胃腺、肠腺。

7、胃:呈囊状;具有较大的伸展性;容纳食物2升左右;胃壁内有胃腺:(小腺体)分泌胃液;内含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为多肽,属于化学性消化。

8、小肠: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长度:6米

9、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乳化脂肪为脂肪微粒;属于物理性消化。

10、营养物质的消化

11、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课本13页图3、1—10

12、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它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多样性(即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3、生态系统包括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4、苔藓植物有茎、叶,但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没有输导组织);假根固定植物(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15、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的植物。根据子叶、叶脉、有无胚乳可以分为单子叶植物(竹子)和双子叶植物(梅)。

16、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

17、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18、种子萌发的过程(先吸水、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程根;胚轴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位;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19、.根尖的结构:根冠(保护)、分生区(分裂产生新细胞)、伸长区(幼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成熟区(有根毛,吸收水和无机盐)。(自下而上)

20、芽还可以发育成枝条或花。

21、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22、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a暗处理、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消耗b叶片遮光、对照实验c酒精隔水加热、溶解叶绿素d加碘染色、碘遇淀粉变蓝

23、叶绿素的生成需要光(韭黄、蒜黄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在光下会变绿)

2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构成了食物网。

25、食物链和食物网:

26、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越强,生态系统就越稳定。森林生态系统食物链和食物网最复杂,所以稳定性最强。

27、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28、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地球之肺)、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提供70%氧气)、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稳定性最差)等。

29、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30、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

31、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影响环境,蚯蚓使土壤更加疏松和肥沃。

32、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33、食物链与食物网

34、生态*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3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注意出分析说明题)

36、几点重要的结论:

37、重要的注意事项:材料要薄而透明;盖盖玻片时要一边先接触水滴,再缓慢放下,避免出现气泡。

38、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

39、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40、动物细胞的结构


中考化学知识点复习 40句菁华(扩展7)

——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30句菁华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始皇帝)灭亡六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割据局面。(书P44秦始皇像)。

2、公元前202年,刘邦(汉高祖)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3、公元前119年,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4、西汉时期汉元帝把王嫱(王昭君)出塞嫁给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从而密切了汉匈关系。

5、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有张仲景和华佗,张仲景写的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被后代奉为医学经典,张仲景被尊称为“医圣”。华佗创制麻醉剂“麻沸散”,他是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方法做手术的医生,被后世尊称为外科鼻祖,他还编成锻炼身体的“五禽戏”。

6、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道教是东汉时期兴起于我国本土的宗教。

7、西汉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是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3000多年历史,《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8、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是著名的政治家。

9、公元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383年,前秦苻坚率大军南下进攻东晋,在淝水之战中,东晋军队以少胜多,击败前秦军队。

10、南朝的四个*依次是宋、齐、梁、陈,都城均在建康。

11、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吴国境内绝大多数山越人从山区迁到*原,和汉族人民一道开发江南。农业有所发展,但仍然比不上北方。主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5个)

12、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王朝均建都于洛阳。

13、北魏时期,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的郦道元,他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是《水经注》。

14、石窟艺术是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中成就最高的是云岗石窟和龙门石窟。

15、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时间、内容和意义?答:386年,鲜卑拓跋部首领拓跋圭,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为革除落后习俗吸取汉族先进文化,巩固北魏的统治,孝文帝拓跋进行了改革。内容:a实行官吏傣禄制,严惩贪污;b颁布均田令;c迁都洛阳;d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意义: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16、迁都:北魏建都*城(今山西大同)。气候干旱,粮食供应不足;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

17、时间:1911年(旧历辛亥年)

18、革命活动:1894年成立兴中会;1905年建立*同盟会(*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提出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911年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标志);1912年建立*;颁布《临时约法》。

19、重要人物:罗伯斯庇尔(雅各宾派)

20、1812年远征俄罗斯失败,敲响帝国的丧钟。

21、1814年,拿破仑被欧洲反法联军赶下台,封建王朝复辟。

22、、美苏争霸

23、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24、唐朝的社会经济:

25、北朝的五个*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26、失败标志:*就任*临时大总统

27、1799年,拿破仑通过*夺取*。

28、、“一超多强”:“一超”指的是美国,制定了全球战略,干涉别国内政,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多强”指的是欧盟、日本、*和俄罗斯等,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

29、、科索沃战争: 1999 年 3~6 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狂轰滥炸;多极化趋势是长期的、曲折的,联合国的主导地位受到威胁

30、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更加巩固,也大大*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 | 句子 | 文案 | 成语 | 文案| 句子| 教学反思 | 教学设计 | 合同范本 | 工作报告 | 活动策划粤icp备200477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