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句子 >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日期:2022-12-03 00:00:00

1、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分化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2、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3、灯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

4、加热前,要求容器外壁应干燥。

5、给物质加热时试管破裂的可能原因是:

6、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7、淡黄色固体:硫磺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0、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1、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2、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3、黄绿色气体:氯气

14、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15、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1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17、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8、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9、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0、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1、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22、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

23、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24、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25、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26、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27、氢氯酸(hcl):盐酸

28、乙醇(c2h5oh):酒精

29、乙酸(ch3cooh):醋酸

30、水通电分解(分解反应)

31、生石灰和水反应(化合反应)

32、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33、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34、天然气:甲烷(CH4)

35、生铁/钢:(Fe)

36、碳酸钠(Na2CO3):纯碱,苏打,口碱

37、氢氯酸(HCl):盐酸

38、乙酸(CH3COOH):醋酸

39、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40、物质的分类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1)

——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50句菁华

1、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2、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3、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4、碱的溶解性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7、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8、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9、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0、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11、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12、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13、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

14、碳素钢可分为三种: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15、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16、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17、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18、过滤操作中有“三*”:(1)漏斗下端紧*烧杯内壁;(2)玻璃棒的末端轻*在滤纸三层处;(3)盛待过滤液的烧杯边缘紧*在玻璃捧引流。

19、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20、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的三种气体:H2、CO、CH4(实际为任何可燃性气体和粉尘)。

21、物质的推断趋向于答案的不唯一性,即符合题意答案的多样性,并对全章进行综合考察.

22、物质的鉴别趋向于叙述的准确性,合理性.

23、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24、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25、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

26、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如co2 kclo3 so2 等。

27、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

28、操作步骤:

29、水的组成:水是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30、水的性质

31、水的净化(1)、加入絮凝剂吸附杂质(吸附沉淀)(2)、过滤(3)、消毒(加氯气或一氧化二氯)

32、活性炭的净水作用:具有多孔结构,对气体、蒸气或胶状固体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色素而使液体变无色,也可以除臭味。

33、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34、我国的水资源情况及水资源污染:主要水体污染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35、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36、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中,所选用的一种碳原子是碳12,是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质量的1/12约等于1.66×10-27 kg。

37、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8、元素的分类

39、核外电子的排步——用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40、离子的形成:原子得或失电子后形成的带电原子

41、离子的表示方法——离子符号。离子符号表示式xn+或xn-,x表示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化学式,x右上角的“+”或“-”表示离子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n”表示带n个单位的电荷。例如,al3+表示1个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3so42-表示3个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硫酸根离子。

42、意义:

43、化合价的应用: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44、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45、再计算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46、无定形碳 1.木炭和活性炭 吸附性

47、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48、化学性质:金属与氧气反应4al+3o2==2al2o3 ;3fe+2o2==fe3o4 ;

49、设备:高炉

50、既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又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A.用氢气充气球B.用二氧化碳灭火C.用食醋除去水垢D.用金刚石切割大理石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2)

——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镁条燃烧:剧烈燃烧.耀眼白光.生成白烟

2、硫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燃烧、放热、有刺激味气体生成、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蓝紫色火焰)

3、甲烷燃烧: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和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

4、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5、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n2 o2 co2 p2o5等。

6、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n2 o2 s p等。

7、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其中一种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2 so2等。

8、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p25

9、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10、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1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12、化学性质——可燃性。

13、分子的特征:

14、解释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这些现象::

15、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16、水的净化(1)、加入絮凝剂吸附杂质(吸附沉淀)(2)、过滤(3)、消毒(加氯气或一氧化二氯)

17、我国的水资源情况及水资源污染:主要水体污染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18、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它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 。

19、元素符号的意义:a.表示一种元素.b.表是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20、元素周期表

21、离子的形成:原子得或失电子后形成的带电原子

22、化合价的应用: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23、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 2n

24、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

25、炭黑 颜料

26、纯金属 铜 铁 铝 钛

27、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1.铁生锈的条件 与氧气和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变化

28、防止铁生锈地方法:1.干燥,2.加一层保护膜3.改变其内部结构

29、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30、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

3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3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33、大理石与稀盐酸: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34、铁丝放入CuSO4溶液中: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蓝色溶液变成浅绿色。

35、量筒的使用

36、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

37、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探究:p10—p12

38、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

39、可燃物

40、氧气(或空气)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3)

——初中九年级化学知识点重点 40句菁华

1、甲烷燃烧: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和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

2、镁条放入稀盐酸: 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迅速溶解,放出热量。

3、CO还原氧化铁 :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4、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

5、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

6、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①(黑色)C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

7、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8、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10、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11、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12、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13、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

14、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15、天然气:甲烷(ch4)

16、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17、氢氯酸(hcl):盐酸

18、蓝色沉淀:氢氧化铜;

19、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20、淡黄色固体:硫磺;

21、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22、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23、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24、黑色金属只有三种:铁、锰、铬。

25、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

26、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

27、碳素钢可分为三种: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28、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

29、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

30、(1)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对不同溶质而言)(2)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因为温度没确定,如同温度则一定)(3)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饱和溶液降温后不一定有晶体析出。(4)一定温度下,任何物质的溶解度数值一定大于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数值,即S一定大于C。

31、酸溶液一定为酸性溶液,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如:H2SO4、NaHSO4溶液都显酸性,而NaHSO4属盐。(酸溶液就是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就是指含H+的溶液)

32、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33、所有化学反应并不一定都属基本反应类型,不属基本反应的有:①CO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②酸性氧化物与碱的反应;③有机物的燃烧。

34、凡是排空气法(无论向上还是向下),都一定要将导气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35、硫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燃烧、放热、有刺激味气体生成、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蓝紫色火焰)

36、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37、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38、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39、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40、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4)

——8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 40句菁华

1、鱼类的代表动物是鲫鱼,鱼类的特征是终身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2、鸟类的特征:体表被羽毛,前肢变为翼,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

3、蚯蚓的运动是靠肌肉的交替收缩和舒张并在刚毛的辅助下完成的;呼吸是靠湿润的体壁进行的。将两条蚯蚓分别放于光滑的玻璃板和粗糙的硬纸板上,运动速度在硬纸板上的快。

4、昆虫的特点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和两对翅。

5、人在完成曲肘运动时,肱二头肌收缩,同时肱三头肌舒张,共同完成了这个运动。

6、动物的行为按表现可分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贮食行为等。

7、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因素控制的。

8、白蚁的群体中有四种蚁,即工蚁、雄蚁、后蚁和兵蚁。四种蚁是喂养其它三种蚁的是工蚁。

9、目前,人们认为动物中最为理想的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它的优点是少成本,少环节,少污染。

10、人们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创造各种仪器,这就是仿生。如据蝙蝠发明雷达,据长颈鹿发明宇航服,据乌龟的背甲发明薄壳。

11、真菌同样如此,有的真菌对人类有利,如制作面包要用酵毒菌,酿酒、制作酱油、腐乳都要用到真菌,也有的对人类有害,如脚癣、甲癣是由寄生的真菌引起的,小麦叶锈病、棉花枯萎病等也是真菌引起的。

12、食物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故防腐的主要原理就是杀死细菌或控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据此有许多防腐的具体办法,如高温灭菌、腌制、渗透保存等。

13、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子房。雄蕊包括花药、花丝

14、蜕皮是外骨骼,蜕皮是因为外骨骼不能随幼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

15、昆虫是卵生、有性生殖、体内*。

16、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7、*卵在雌鸟的体内就开始发育。

18、从蛋壳孵化后身体有羽毛能自行觅食的可视为早成鸟(如:小鸡小鸭等)若无羽靠双亲喂食是晚成鸟(如燕子、麻雀)

19、男性主要的生殖器官是睾丸,能产生*分泌雄性激素维持第二特征。

20、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21、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实现的。

22、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23、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24、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25、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

26、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题中若提到基因、染色体、DNA等的改变均为课遗传变异)

27、生物变异的意义: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基础,培育动、植物的优良品种。

28、动物进化的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29、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古代的鱼类。

30、生物防治的优点是不污染环境

31、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

32、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创立了“用进废退学说”。

33、非生物因素(环境因素)有阳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等。

34、植物、动物、微生物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35、生物圈是地球表面的全部生物及其生活的领域的总和。

36、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大部、土壤岩石圈的表面及活动于三圈之中的生物组成。

37、可再生资源要遵循科学开发、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生物、土地、水)

38、变态发育:在由*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39、昆虫生殖发育特点:卵生、有性生殖、体内*。

40、植物的有性生殖:一般是指由亲代产生生殖细胞,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卵,进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5)

——中考化学知识点复习 40句菁华

1、金属常温下不一定都是固体(如Hg是液态的),非金属不一定都是气体或固体(如Br2是液态的)注意:金属、非金属是指单质,不能与物质组成元素混淆

2、缓慢氧化不一定会引起自燃。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高压锅爆炸是物理变化。)5、原子核中不一定都会有中子(如H原子就无中子)。6、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不能说“分子大,原子小”)

3、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4、盐的组成中不一定有金属元素,如NH4+是阳离子,具有金属离子的性质,但不是金属离子。18、阳离子不一定是金属离子。如H+、NH4+。

5、化学方程式:(要求熟练)

6、FeSO4(CuSO4):加入足量的铁粉。

7、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

8、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9、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10、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11、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12、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

13、煤干馏(化学变化)的三种产物:焦炭、煤焦油、焦炉气。

14、实验室制取氧气注意事项:

15、可燃性气体的验纯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的气体,用大拇指摁住管口移近火焰, 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气体不纯;听到轻微的“噗”的一声,则气体已纯。用向下排气法收集氢气,经检验不纯时,要用拇指堵住管口,熄灭管内火焰再验纯,防止引爆反应瓶内气体。

16、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H2、O2、C、S、Fe等。

17、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8、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的金属是钾。

19、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20、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1、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22、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1)FeO、(2)Fe2O3、(3) Fe3O4。

23、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2)磁铁矿(Fe3O4);(3)菱铁矿(FeCO3)。

24、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25、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26、与铜元素有关的三种蓝色:(1)硫酸铜晶体;(2)氢氧化铜沉淀;(3)硫酸铜溶液。

27、要使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要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28、碳的两种单质:石墨、金刚石(形成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29、写出下列物质的或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30、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是

31、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32、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33、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34、化合价和化学式:

35、溶液溶解度:

36、水

37、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8、根据化学式计算各原子的个数比

39、酸式盐(多元酸里的氢部分被金属取代,H夹在中间)

40、计算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6)

——化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

2、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3、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5、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的汤姆生;

6、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7、碳素钢可分为三种: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8、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9、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10、与铜元素有关的三种蓝色:(1)硫酸铜晶体;(2)氢氧化铜沉淀;(3)硫酸铜溶液。

1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12、工业三废:废水、废渣、废气。

13、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

14、实验除杂原则:先除其它,后除水蒸气

15、一种元素可以组成混合物,但一定不可以组成化合物

16、勒夏特列原理(*衡移动原理):如果改变影响*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浓度),*衡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17、K只与__温度(T)___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18、稀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有水参加,水的浓度不必写在*衡关系式中。

19、利用K值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20、由长、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族不一定是主族,还有0族。

21、对于多原子分子,键有极性,分子不一定有极性,如二氧化碳、甲烷等是非极性分子。

22、离子化合物不一定都是盐,如Mg3N2、金属碳化物(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但不是盐。

23、盐不一定都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铝、溴化铝等是共价化合物。

24、原子核内一般是中子数≥质子数,但普通氢原子核内是质子数≥中子数。

25、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一般都是8个电子,但He原子为2个电子。

26、一般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为8电子的稳定结构,但也有2电子,18电子,8─18电子,18+2电子等稳定结构。”10电子“、”18电子“的微粒查阅笔记。

27、优先放电原理电解电解质水溶液时,阳极放电顺序为:活泼金属阳极(Au、Pt除外)>S2—>I—>Br—>Cl—>OH—>含氧酸根离子>F—。阴极:Ag+>Hg2+>Fe3+>Cu2+>H+>b2+>Sn2+>Fe2+>Zn2+>Al3+>Mg2+>Na+>Ca2+>K+。

28、电解精炼铜时,粗铜作阳极,精铜作阴极,硫酸铜溶液作电解液。

29、分子间力一定含在分子晶体内,其余晶体一定不存在分子间力(除石墨外)。

30、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不一定是醛.可能是:

31、中和热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32、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33、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34、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35、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36、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37、化学*衡状态的特征

38、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不一定都强,如碳,稀有气体等。

39、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ⅡA族元素,如He、副族元素等。

40、金属 + 盐 → 另一金属 + 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 Fe + CuSO4 == Cu + FeSO4 (“湿法冶金”原理)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7)

——数学五年级知识点 40句菁华

1、分数: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乘分母加分子做分子,分母不变。

3、互质: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这两个数叫做互质。互质的规律:(1)相邻的自然数互质;(2)相邻的奇数都是互质数;(3)1和任何数互质;(4)两个不同的质数互质(5)2和任何奇数互质。质数与互质的区别:质数是就一个数而言,而互质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之间的关系;这些数本身不一定是质数,但它们之间的公因数是1,如8和9。

4、分子分母互质的分数叫最简分数,或者说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只有的1的分数是最简分数。

5、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同分母分数,叫通分。通常用最小公倍数做分数的分母较简便。

6、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培养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7、205≈2.2 (保留一位小数)

8、205≈2.21 (保留两位小数)

9、分数的意义:一个物体、一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10、最简分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像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11、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2、3=3/10 0.03=3/100 0.003=3/1000

13、方程的意义

14、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5、一本书100页,*均每页有a行,每行有b个字,那么,这本书一共有( )个字。

16、根据运算定律写出:

17、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订阅《希望报》186份,比五年级少订a份。186+a表示( )

18、一块长方形试验田有4.2公顷,它的长是420米,它的宽是( )米。

19、有三个连续自然数,如果中间一个是a,那么另外两个分别是a+1和a-1。( )

20、某校六年级有两个班,上学期级数学*均成绩是85分。已知六(1)班40人,*均成绩为87.1分;六(2)班有42人,*均成绩是多少分?

21、15匹马9天喂了175.5千克饲料,每匹马一天要多少千克饲料?

22、乘法交换律:axb=bxa

23、奇数的个位是1、3、5、7、9;偶数的个位是0、2、4、6、8。

24、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5、动手操作,思维拓展

26、计算小数乘法末尾对齐,按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27、小数乘整数中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所以积一般来说也是小数。

28、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9、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30、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

31、直径=半径×2 d=2r半径=直径÷2 r= d÷2

32、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33、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 = abh

34、对*移和旋转现象的初步认识:

35、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像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36、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37、异分母分数要先通分才能够相加、减。

38、质量单位: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

39、梯形面积公式推导:

40、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8)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有什么区别?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如何判断充分与必要条件?

2、求解与函数有关的问题易忽略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3、解分式不等式应注意什么问题?用“根轴法”解整式(分式)不等式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4、在“已知,求”的问题中,你在利用公式时注意到了吗?(时,应有)需要验证,有些题目通项是分段函数。

5、应用数学归纳法一要注意步骤齐全,二要注意从到过程中,先假设时成立,再结合一些数学方法用来证明时也成立。

6、反正弦、反余弦、反正切函数的取值范围分别是

7、你还记得某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吗?

8、.数0有区别,的模为数0,它不是没有方向,而是方向不定。可以看成与任意向量*行,但与任意向量都不垂直。

9、是向量与*行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是向量和向量夹角为钝角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10、对不重合的两条直线

11、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直线方程可以理解为,但不要忘记当时,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都是0,亦为截距相等。

12、三种圆锥曲线的定义、图形、标准方程、几何性质,椭圆与双曲线中的两个特征三角形你掌握了吗?

13、利用圆锥曲线第二定义解题时,你是否注意到定义中的定比前后项的顺序?如何利用第二定义推出圆锥曲线的焦半径公式?如何应用焦半径公式?

14、解析几何问题的求解中,*面几何知识利用了吗?题目中是否已经有坐标系了,是否需要建立直角坐标系?

15、你掌握了空间图形在*面上的直观画法吗?(斜二测画法)。

16、线面*行和面面*行的定义、判定和性质定理你掌握了吗?线线*行、线面*行、面面*行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和转化在解决立几问题中的应用是怎样的?每种*行之间转换的条件是什么?

17、线面*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在应用时都是三个条件,但这三个条件易混为一谈;面面*行的判定定理易把条件错误地记为”一个*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行”而导致证明过程跨步太大。

18、异面直线所成角利用“*移法”求解时,一定要注意*移后所得角等于所求角(或其补角),特别是题目告诉异面直线所成角,应用时一定要从题意出发,是用锐角还是其补角,还是两种情况都有可能。

19、你知道公式:和中每一字母的意思吗?能够熟练地应用它们解题吗?

20、有唯一公共点的,一圆在另一圆之外叫外切,在之内叫内切。

21、正角、负角、零角、象限角的概念你清楚吗?,若角的终边在坐标轴上,那它归哪个象限呢?你知道锐角与第一象限的角;终边相同的角和相等的角的区别吗?

22、函数的图象的*移,方程的*移以及点的*移公式易混:

23、形如的周期都是,但的周期为。

24、正弦定理时易忘比值还等于2R。

25、解决线性规划问题的基本步骤是什么?请你注意解题格式和完整的文字表达。(①设出变量,写出目标函数②写出线性约束条件③画出可行域④作出目标函数对应的系列*行线,找到并求出最优解⑦应用题一定要有答。)

26、异面直线所成角利用“*移法”求解时,一定要注意*移后所得角等于所求角(或其补角),特别是题目告诉异面直线所成角,应用时一定要从题意出发,是用锐角还是其补角,还是两种情况都有可能。

27、求概率时,正难则反(根据p1+p2+……+pn=1);

28、函数的基本概念

29、如果函数f(x)在开区间(a,b)内每一点都可导,其导数值在(a,b)内构成一个新的函数,叫做f(x)在开区间(a,b)内导数,记作f’(x).

30、函数的导数与导数值的区别与联系:导数是原来函数的导函数,而导数值是导函数在某一点的函数值,导数值是常数.

31、求导

3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x?R| x-3>2} ,{x| x-3>2}

33、Venn图:

34、(1) (a>;0,a≠1,b>;0,n∈R+); (2) l og a N= ( a>;0,a≠1,b>;0,b≠1);

35、处理二次函数的问题勿忘数形结合;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必有最值,求最值问题用“两看法”:一看开口方向;二看对称轴与所给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36、做高中数学题的时候千万不能怕难题!有很多人数学分数提不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的畏惧心理。有的人看到圆锥曲线和导数,看到稍微长一点的复杂一点的叙述,甚至看到21、22就已经开始退却了。这部分的分数,如果你不去努力,永远都不会挣到的,所以第一个建议,就是大胆的去做。前面亏欠数学这门学科太多,就算让它打肿了又怎样,后面一点一点的强大起来,总有那么一天你去打它的脸。

37、棱柱及其性质、*行六面体与长方体及其性质。这些知识你掌握了吗?(注意运用向量的方法解题)

38、球及其性质;经纬度定义易混。经度为二面角,纬度为线面角、球面距离的求法;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这些知识你掌握了吗?

39、二项式展开式的通项公式、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发生k次的概率易记混。

40、最后一问证明不等式成立时,如果一端是常数,另一端是含有n的式子时,一般考虑用放缩法;如果两端都是含n的式子,一般考虑数学归纳法(用数学归纳法时,当n=k+1时,一定利用上n=k时的假设,否则不正确。利用上假设后,如何把当前的式子转化到目标式子,一般进行适当的放缩,这一点是有难度的。简洁的方法是,用当前的式子减去目标式子,看符号,得到目标式子,下结论时一定写上综上:由①②得证;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 | 句子 | 文案 | 成语 | 文案| 句子| 教学反思 | 教学设计 | 合同范本 | 工作报告 | 活动策划粤icp备200477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