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名言 >

关于孟子名言 30句菁华

日期:2022-12-03 00:00:00

1、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2、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3、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4、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贤者而後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7、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8、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9、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10、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1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2、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之罪。

13、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14、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父母;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仇寇。

15、孟子言未有心存乎仁而遗弃其亲者,亦未有存义而後去其君者。

16、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17、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18、生有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长师孔子之孙子思,治儒述之道。

19、有风人之托物,二雅之正言,可谓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命世亚圣之大才者也。

20、争地以战,*盈野;争城以战,*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21、体有贵贱,有大小。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大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22、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3、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24、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25、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26、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27、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28、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29、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30、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关于孟子名言 30句菁华扩展阅读


关于孟子名言 30句菁华(扩展1)

——关于孟子的名言警句 30句菁华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2、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3、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4、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5、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6、如欲*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8、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0、生有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长师孔子之孙子思,治儒述之道。

11、有风人之托物,二雅之正言,可谓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命世亚圣之大才者也。

12、孟子言且令臣庶皆後去其仁义,而先且以自利,则不交相杀夺,故不足自饱餍。言必杀夺。

13、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14、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15、王如知此不足以相笑,王之政犹此也,王虽有移民转粟之善政,其好战残民与邻国同,而独望民之多,何异於五十步笑百步者乎。

16、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17、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18、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19、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20、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21、争地以战,*盈野;争城以战,*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2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24、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25、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26、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2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8、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9、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30、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关于孟子名言 30句菁华(扩展2)

——关于孟子的名言 30句菁华

1、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2、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3、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6、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

7、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8、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9、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1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1、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1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13、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14、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15、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1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17、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18、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19、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0、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21、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22、如千乘夺取万乘,百乘夺取千乘,然後为饱足也。

23、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24、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25、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2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7、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之罪。

28、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29、孟子言未有心存乎仁而遗弃其亲者,亦未有存义而後去其君者。

30、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关于孟子名言 30句菁华(扩展3)

——关于孟子的成语及名言 30句菁华

1、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2、始作俑者,其无後乎。

3、育才造士,为国之本。

4、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5、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6、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7、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

8、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9、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10、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

11、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12、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13、于今为烈:某件事过去已经有过,现在更加厉害。

14、夜以继日: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15、坐以待旦:旦:天亮。坐着等天亮。比喻办事勤劳。

16、再作冯妇:再作:重做;冯妇:人名。比喻再干旧行业。

17、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18、掩鼻而过:捂着鼻子走过去。形容对腥臭肮脏的东西的嫌恶。

19、源源而来:原指诸侯相继朝觐一辈子。后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

20、生有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长师孔子之孙子思,治儒述之道。

21、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

22、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23、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稿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氵孛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

24、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25、四书五经: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26、仆仆亟拜:一再作揖行礼。语出《孟子·万章下》:“子思以为鼎肉使己仆仆尔亟拜也,非养君子之道也。”

27、孟子言凡欲天子之万乘者,且於其内取千乘,而为天子之诸侯;欲诸侯之千乘者,且於其内但取百乘而为之大夫,是亦不为少矣,何必交相争夺,慕多为胜耶?

28、则为王之大夫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家,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则为王之士庶人亦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身。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国必危乱丧亡矣。

29、鱼与熊掌:语本《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比喻俱为所欲,难于取舍之物。

30、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关于孟子名言 30句菁华(扩展4)

——孟子名言 60句菁华

1、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2、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3、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4、孟子曰:“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孟子;离娄上》

5、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6、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7、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8、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9、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10、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2、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13、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14、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15、4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16、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7、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18、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之罪。

19、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20、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2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2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3、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本事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24、仁者无敌。(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25、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自我损害自我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我抛弃自我(对自我极不负职责)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26、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杀者。

27、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28、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29、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乐其道而忘人之势,故王公不致敬尽礼,则不得亟见之。见且由不得亟,而况得而臣之乎!

3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31、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32、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u)。

33、”斯言殆欲使後人深求其意以解其文,不但施於说《诗》也。今诸解者往往摭取而说之,其说又多乖异不一样

34、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35、孟子退自齐梁,述尧舜之道而著作焉,此大贤拟圣而作者也

36、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37、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名言

3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39、祸福无不自我求之者。

40、人有不为也,而后能够有为。

41、远望之襄王而不似人君,言无人君之威仪也;就而近之而不见所畏焉,言无人君操柄之威也。

42、孟子言未有心存乎仁而遗弃其亲者,亦未有存义而後去其君者。

43、斯言殆欲使後人深求其意以解其文,不但施於说《诗》也。今诸解者往往摭取而说之,其说又多乖异不同。

44、言定天下者一道,仁政而已,不贪*,人则归之,是故文王视民如伤,此之谓也。

45、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46、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47、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48、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49、於是则慕仲尼,周流忧世,遂以儒道游於诸侯,思济斯民。然由不肯枉尺直寻,时君咸谓之迂阔於事,终莫能听纳其说。

50、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51、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

5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3、出于其类,拔乎其萃。

5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56、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也;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57、人皆可以为尧舜。

58、尽信书,不如无书。

59、生有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长师孔子之孙子思,治儒述之道。

60、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稿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氵孛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


关于孟子名言 30句菁华(扩展5)

——孟子名言名句 50句菁华

1、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

2、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3、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4、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5、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6、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7、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8、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9、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0、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

11、孟子曰:水性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孟子

12、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孟子

13、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孟子

14、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孟子

15、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孟子

16、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孟子

17、宝珠玉者,殃必及身——孟子

18、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之罪。——孟子

19、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20、仁则荣,不仁则辱。——孟子

21、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孟子

22、其进锐者,其退速。——孟子

23、廉者政之本矣,乃国之四维,立人之大节,仕者之大德。——孟子

24、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

25、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孟子

26、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2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8、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庸的困扰。 ——余秋雨

29、人生各有志。 ——王粲

30、学习专看文学书,也是不好的。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轻重,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 ——鲁迅

31、凡事有利必有弊;有得必有失;肯吃亏不是痴人,只有付出才有收获,须知天底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32、青年是学习智慧的时期,中年是付诸实践的时期。 ——卢梭

3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34、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35、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3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37、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38、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39、正人心而存仁义,法先王而行王道。

40、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41、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

42、出于其类,拔乎其萃。

43、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44、定天下者,在乎仁政为一者也。

45、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46、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47、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48、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49、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50、吞舟之鱼不居潜泽,度量之士不居污世。


关于孟子名言 30句菁华(扩展6)

——孟子的名言警句 50句菁华

1、(战国)孟子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2、《孟子.滕文公》教人以善谓之忠。

3、《孟子译注》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人无廉耻,王法难治

5、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6、仁人无敌于天下

7、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8、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9、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

10、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1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1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3、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14、礼之用,和为贵。

15、放于利而行,多怨。

16、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7、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18、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19、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2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2、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3、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4、永言思,思孝惟则。

25、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26、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27、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

28、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29、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30、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31、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32、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33、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34、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孟子

35、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36、出于其类,拔乎其萃。

37、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38、孟子的名言警句

39、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

4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42、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

43、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44、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

45、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46、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47、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48、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49、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50、孟子曰:于我心有戚戚焉!

  孟子的名言警句 5

  1、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关于孟子名言 30句菁华(扩展7)

——孟子名言 50句菁华

1、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

2、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3、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4、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5、人不劳动没出息,人不学习没长进。

6、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7、汗水换来丰收,勤学取得知识。

8、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0、笃信好学,死守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1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13、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14、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15、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16、贤者在位,能者在职。(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必须职务。)

17、仁者无敌。(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18、附之以韩魏之家,如其自视欿然,则过人远矣。

19、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20、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21、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22、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乐其道而忘人之势,故王公不致敬尽礼,则不得亟见之。见且由不得亟,而况得而臣之乎!

2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24、生有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长师孔子之孙子思,治儒述之道

25、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26、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27、孟子曰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旨意合同,若此者众

28、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29、孟子退自齐梁,述尧舜之道而著作焉,此大贤拟圣而作者也

30、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3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32、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3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34、人不能够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35、人有不为也,而后能够有为。

36、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37、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38、斯言殆欲使後人深求其意以解其文,不但施於说《诗》也。今诸解者往往摭取而说之,其说又多乖异不同。

39、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0、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41、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42、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4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44、尊贤使能,后杰在位。

45、人皆可以为尧舜。

46、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47、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48、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49、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父母;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仇寇。

50、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关于孟子名言 30句菁华(扩展8)

——孔子和孟子的名言 40句菁华

1、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2、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3、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4、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5、礼之用,和为贵。

6、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7、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8、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0、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1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2、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14、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6、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17、子路问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18、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19、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2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1、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22、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23、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2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5、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26、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27、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28、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29、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3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1、孟子言凡欲天子之万乘者,且於其内取千乘,而为天子之诸侯;欲诸侯之千乘者,且於其内但取百乘而为之大夫,是亦不为少矣,何必交相争夺,慕多为胜耶

32、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33、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34、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3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6、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37、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38、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举直错诸枉,*服;举枉错诸直,*不服。

39、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40、巧言乱德。

  孔子和孟子的名言 篇3

  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关于孟子名言 30句菁华(扩展9)

——孟子的名言名句 40句菁华

1、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2、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3、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4、一个细节足以改变一生。

5、当你跌到谷底时,那正表示,你只能往上,不能往下!

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7、人和人之间,最痛心的事莫过于在你认为理应获得善意和友谊的地方,却遭受了烦扰和损害。 ——拉伯雷

8、人的一生就是这样,先把人生变成一个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 ——法国

9、如果你准备结婚的话,告诉你一句非常重要的哲学名言,你一定要忍耐包容对方的缺点。

10、当我们得到理解的时候,智慧是不人地枯竭的;智慧同智慧相碰,就迸溅出无数的火花。 ——马克思

11、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 ——郑振铎

12、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13、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14、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15、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1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1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8、仁则荣,不仁则辱。

19、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0、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1、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22、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23、离娄上: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24、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

25、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26、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27、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28、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29、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30、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31、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父母;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仇寇。

32、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3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34、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35、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36、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37、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稿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氵孛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

38、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9、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40、孟子曰:水性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关于孟子名言 30句菁华(扩展10)

——孔子老子孟子名言 40句菁华

1、礼之用,和为贵。

2、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3、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4、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5、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6、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8、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9、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10、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11、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12、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13、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4、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6、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7、strong>老子名言

18、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19、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0、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21、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2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2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24、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25、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26、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父母;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仇寇。

27、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28、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29、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0、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3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32、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33、言定天下者一道,仁政而已,不贪*,人则归之,是故文王视民如伤,此之谓也。

34、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35、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36、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3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38、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39、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40、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国必危乱丧亡矣。王以国为问,大夫以家为问,士庶人以身为问者,王称国,故以国问;大夫称家,故以家问;士庶人无称,故以身问而已。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 | 句子 | 文案 | 成语 | 文案| 句子| 教学反思 | 教学设计 | 合同范本 | 工作报告 | 活动策划粤icp备200477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