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语录 >

孔子论语孔子经典语录 40句菁华

日期:2022-12-03 00:00:00

1、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2、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3、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6、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7、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8、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9、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10、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11、刑罚不中,*无所措手足。

12、既往不咎。

13、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4、当仁,不让于师。

15、举一隅不以三反,则不复也。

16、知耻近乎勇。

17、不贰过。

18、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1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0、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21、欲速则不达。

22、贫而无谄,膏而无骄。

23、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4、子在齐阐《韶》,三月不知肉味。

25、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26、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27、不迁怒,不贰过。

2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9、割鸡焉用牛刀。

3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1、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32、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3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3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6、为君难,为臣不易。

37、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38、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3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0、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孔子论语孔子经典语录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孔子论语孔子经典语录 40句菁华(扩展1)

——孔子经典语录 100句菁华

1、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3、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4、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5、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6、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7、当仁不让于师。

8、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9、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摘孔子《论语》

10、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摘孔子《论语》

11、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摘孔子《论语》

1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摘孔子《论语》

13、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摘孔子《论语》

14、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摘孔子《论语》

15、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论语》

1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摘孔子《论语》

17、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摘孔子《论语》

1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

19、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20、道之以告德,齐之以礼。

21、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22、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2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4、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25、君子博学与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26、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

27、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28、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29、齐一变至於鲁,鲁一变至於道

30、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31、见父母志有不从已谏之色,则又当恭敬,不敢违父母意而遂已之谏也

32、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3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34、犁牛之子も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35、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7、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38、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孔子名句

39、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40、上好礼,*莫敢不敬;上好义,*莫敢不服:上好信,*莫敢不用情。

41、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孔子《大学》(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42、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43、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44、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45、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46、、父母,唯其疾之忧。

47、、放于利而行,多怨。

4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摘孔子《论语》

49、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摘孔子《论语》

50、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摘孔子《论语》

51、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摘孔子《论语》

52、7、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53、8、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5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55、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56、敬鬼神而远之。《论语·雍也》

5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5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59、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60、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6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6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63、听其言而观其行。

64、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65、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66、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67、6、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68、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

69、礼之用,和为贵。——摘孔子《论语》

70、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摘孔子《论语》

7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摘孔子《论语》

72、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摘孔子《论语》

73、子曰:“赐也,女以予多学而知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摘孔子《论语》

74、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摘孔子《论语》

75、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摘孔子《论语》

76、、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77、8、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78、9、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79、0、见父母志有不从已谏之色,则又当恭敬,不敢违父母意而遂已之谏也。

80、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孔子经典语录2

  1、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81、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孔子《中庸》

  (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孔子《论语》

  (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83、《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摘孔子《论语》

  (《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8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摘孔子《论语》

  (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8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摘孔子《论语》

  (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8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孔子《论语》

  (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为“文”。)

87、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摘孔子《论语》

  (对天资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而对于中等以下天资的人,则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88、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摘孔子《论语》

  (发愤研究学问,常常忘记吃饭,一旦有所收获便又高兴地忘记了忧愁,连自己的渐趋衰老也没有感觉到。)

89、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摘孔子《论语》

  (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学习文化,修养德行,忠诚不渝,言行一致。)

9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摘孔子《论语》

  (君子能够协调左右但并不盲从附和,小人则只会盲从附和而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

9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摘孔子《论语》

  (有了错误而不能改正,那便是真正的错误了。)

92、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摘孔子《论语》

  (即使是小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值得一看的地方。但对于远大的事业恐怕有所阻碍,所以君子不去干这些。)

93、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摘孔子《大学》

  (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94、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

  ( 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95、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摘孔子《论语》

  (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96、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摘孔子《论语》

  (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97、当仁,不让于师。——摘孔子《论语》

  (面对着实行仁德的事,就是老师在前,也不要谦让。)

98、有杀身以成仁。——摘孔子《论语》

  (能牺牲生命来成全仁德。)

99、有教无类。——摘孔子《论语》

  (对人进行教育,不管他是哪一类。)

100、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为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为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摘孔子《论语》

  (子张问:“什么是五种美德?”孔子说:“君子对人民施加恩惠,却不耗费财用;使百姓劳苦,百姓却无怨言;自己有所欲求却不贪婪;安宁矜持却不骄横;威严却不凶猛。”……子张又说:“什么是四种恶行?”孔子说:“事先不经教育,犯了罪就杀头叫做肆虐;不先告诫便要求有成效,这叫粗暴;发布命令迟缓,却突然限期完成,这叫残害人;同是给人赏赐,却出手吝啬,这叫只进不出的财务衙门。)

孔子经典语录6

  1.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孔子论语孔子经典语录 40句菁华(扩展2)

——孔子经典论语名句 40句菁华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6、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7、食不语,寝不言。

8、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9、朝闻道,夕死可矣。

10、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2、德不孤,必有邻。

13、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14、未知生,焉知死?

1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7、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18、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又《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义相同。意为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

19、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0、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1、语出《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2、语出《论语·雍也》,孔子答子贡问仁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23、君子周急不继富。 《论语》

24、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25、苛政猛于虎 《论语》

26、“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孔子 《论语》

27、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孔子 《论语》

28、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孔子 《论语》

2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

30、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格高尚的人吗? ——孔子 《论语》

31、“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孔子 《论语》

3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论语》

33、信者,人君之大宝也 《论语》

34、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

3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论语》

36、吾日三省吾身 ——曾子 《论语》

37、不知生,焉知死 《论语》

38、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孔子 《论语》

39、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论语》

40、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孔子 《论语》


孔子论语孔子经典语录 40句菁华(扩展3)

——论语孔子的语录 40句菁华

1、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孔丘 《论语》

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 《论语》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 《论语》

4、言必信,行必果。 ——孔子

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 《论语》

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 《论语》

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 《论语》

8、未知生,焉知死? ——孔子 《论语》

9、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丘 《论语》

10、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孔子 《论语》

11、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 《 论语 》

12、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孔丘

13、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4、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5、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8、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19、见得思义。

20、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2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2、巧言令色,鲜矣仁!

23、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2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5、朝闻道,夕死可矣。

2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2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

2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30、好学而不贰。—《左传》

31、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宋·陆九渊

32、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晋·陶渊明

33、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3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

3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明·顾炎武

37、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武则天

38、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39、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

40、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汉·陈蕃语


孔子论语孔子经典语录 40句菁华(扩展4)

——孔子名言 50句菁华

1、《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大学》--《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丘 《论语》

6、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

7、君子周急不继富。——《论语·雍也》

8、乘肥马,衣轻裘。——《论语·雍也》

9、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10、见利思义,见危授命。——《论语·宪问》

11、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渊》

1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4、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1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7、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18、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9、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0、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21、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22、……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23、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24、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孔子

25、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孔子

26、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

2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9、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30、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论语》--只有女子和小人最难相处,亲近了,他们说你不庄重;疏远了,他们又会怨恨你。

31、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

32、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33、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34、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35、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36、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

37、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38、孔子名言,能驾驭你的人,都是你心甘情愿,视如生命爱的人。人生是一场错过,愿你别蹉跎。万劫不复,也要与你同行。丢了的自己,要记得捡回来。

39、躲在某一时间,想念一段时光的掌纹;躲在某一地点,想念一个站在来路也站在去路的,让我牵挂的人。当你觉得某人很神秘时,才会被吸引;当你觉得某人浪漫时,才会爱上;然而这都转瞬即逝。只有当你觉得某人成为习惯时,生活才开始。

40、被遗迭了的心,一点一点变冷漠,一点一点变孤单。人生中有许多事情是不需要理由的,同时也是不需要要答案的。一曲一歌,一醉一醒,一梦一生,也许,人生就是如此而已。

41、只要你要、只要我有。倾我所能、尽我所有。我给过你的,给不了第二个人。你给过我的,也请不要再给第二个人。眼睛,不应该用来为伤害你的人哭泣,而应该用来寻找那个正确的人。

42、青春和时光都会凋零,只有住在心里的那一朵花能够永远地灿烂下去。人,要记事不能记仇,记事可以增长知识;记仇可以增加烦恼。把你的影子加点盐,腌起来,风干。老的时后,下酒。

43、如果有一天,让你心动的再也感动不了你,让你愤怒的再也激怒不了你,让你悲伤的再也不能让你流泪,你便知道这时光,这生活给了你什么,你为了成长,付出了什么。

44、这个城市没有草长莺飞的传说,它永远活在现实里面,快速的鼓点,匆忙的身影,麻木的眼神,虚假的笑容,而我正在被同化。有时候,你的一句话可以让我回味几天。有时候,你的一句话也可以让我失望几天。这就是在乎。

45、不怕别人看不起,就怕自己不努力。我就像现在一样看着你微笑,沉默,得意,失落,于是我跟着你开心也跟着你难过,只是我一直站在现在而你却永远停留过去。

46、用心聆听,深深呼吸,烟花雨,梨花月,寄一缕风的香魂,远离喧嚣。独立江岸,衣单不觉寒,在晚风轻拂的霞光里,忧伤在江面上泛起粼粼波光。

47、孔子名言,如果人生可以刷新,复制,粘贴。那么一切是不是可以注销,关机,再重启。我们都像小孩,胡闹是因为依赖你;懂礼貌,是因为你是外人。

48、一生,一条路,一个人走,一个人悟。轻轻拂去岁月的尘埃,打开历久弥新的宋词,氤氲在词中的聚散离合、爱恨情仇,浓得像一杯化不开的咖啡。千山万水,一帘烟雨,迷离了眼眸。

49、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5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答: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孔子论语孔子经典语录 40句菁华(扩展5)

——孔子语录 50句菁华

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4、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5、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孔子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

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丘《论语》

8、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孔子《大学》 (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摘孔子《论语》

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摘孔子《论语》

1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摘孔子《论语》

1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摘孔子《论语》

1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孔子《论语》

1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摘孔子《论语》

15、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摘孔子《论语》

16、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摘孔子《论语》

17、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摘孔子《论语》

18、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解释: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1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解释:曾子说:“男人不能不坚强,因为他们责任重大,奋斗的路途遥远。把仁爱作为自己的责任,责任不是很重吗?奋斗到至死方休,道路不是很远吗?”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20、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解释: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啊。”

21、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22、、道之以告德,齐之以礼。

2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同上)

25、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26、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7、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28、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29、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摘孔子《论语》

3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33、7、巧言令色,鲜矣仁。

34、7、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35、小人之过也必文。

36、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37、言而必有信,期而必当,天下之高。

38、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39、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40、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41、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42、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3、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44、见父母志有不从已谏之色,则又当恭敬,不敢违父母意而遂已之谏也。

45、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46、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47、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4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译: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2、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译: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说:“他思维敏捷却很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所以被谥为‘文’。”)

3、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5、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7、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8、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9、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1《述而》(译:孔子说:“默默地增加知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对我有什么难呢?”)

1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2、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孔子语录十二则2

  1、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49、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摘孔子《大学》

  (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50、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孔子论语孔子经典语录 40句菁华(扩展6)

——孔子的教育名言 40句菁华

1、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孔子 《论语》

2、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孔丘 《论语》

3、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孔丘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心所 欲不逾矩。 ——孔子 《论语》

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 《论语》

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 《论语》

7、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 ——孔子

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 《论语》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 《论语》

10、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 《论语》

11、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孔子 《论语》

12、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孔丘

13、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孔丘

14、过而不改,是谓过也。 ——孔子

15、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 《论语》

16、不贰过。(犯过的错误不再重犯。) ——孔子 《论语·雍也》

17、“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 ——孔子 《论语》

18、“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 禄在 其中矣 。 ——孔子 《论语》

19、“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孔子 《论语 》

2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孔 子

21、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孔子 《 论语 》

22、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 《论语》

23、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 ——孔子 《论语》

24、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 《论语》

25、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孔子 《论语》

2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孔子 《论语卫灵公》

2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孔子 《论语》

28、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孔丘 《论语》

2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心所 欲不逾 矩。 ——孔子 《论语》

30、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 在斗 ;及其 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丘 《论语.季氏》

3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孔子 《论语》

32、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33、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34、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3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6、是可忍,孰不可忍?

3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8、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39、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40、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 | 句子 | 文案 | 成语 | 文案| 句子| 教学反思 | 教学设计 | 合同范本 | 工作报告 | 活动策划粤icp备200477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