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2-02 00:00:00
1、彼:那个。此:这一个。
2、寄寓:寄居。于:介词,在。表:刘表。
3、备:刘备。彼:他们,指原属刘表手下的人。协心:团结一心。
4、上:指刘琮、刘琦、刘备等。下:指军中诸将。齐同:一致。
5、请得:意思是“希望能够”。请,允许我。得,能够。吊:慰问(死者的亲属)。
6、及:并,并且。说:劝说。使:使之,使他。抚:安抚。表众:刘表的部下。
7、治:对付。
8、恐为操所先:恐怕被曹操赶在前头,即先占领荆州。为……所,古汉语中表示被动的一种句式。先,动词,占先,抢先,赶在前头的意思。
9、即:立即。遣:派遣。行:启程,前往。
10、比:及,等到。南郡:荆州下属的一个郡,故城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境内。
11、而:连词,表转折,可是。
12、径迎之:直接去迎接刘备。径,直接。迎,迎接,这里有找的意思。这句话是说鲁肃改变了去襄阳慰问刘表二子的打算,直接去找刘备。
13、宣:传达,说明。旨:意旨、意图。
14、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郡(今山东省沂水南)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刘备的主要谋臣,赤壁之战时年仅28岁。谓……曰:对……说。谓后面不紧接所说的话,曰则与所说的话紧接。
15、见:谒见。柴桑:古地名,故城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当时孙权在此驻军。
16、芟:消除。夷:削*。大难:大患,指袁绍、袁术、吕布等割据势力。
17、遂:于是,就。
18、按兵:按兵不动。按,止。束甲:把铠甲捆起来。按兵束甲指停止军事行动。
19、耳:语气词,含有“不过如此”的意思。
20、犹:还,尚且。辱:屈辱。
21、安:怎么,哪里。复为之下:再给他做下属。复,再,这是相对于刘备曾投靠过曹操而言,如果这次向曹操投降,就是“复为之下”。为之下,双宾语,给他做部下。之,代词,代曹操。下,部下,下属。
22、勃然:恼怒的样子。
23、抗此难:顶住这场灾难。难,灾难,患难。
24、战士还者:失败回来的战士,“还”是修饰中心词“战士”的。关羽水军:荆州被曹操占领后,刘备派关羽乘船数百艘,从水路到江陵,这部分军队未受损失。关羽,字云长,刘备手下的将领。精甲:精兵。甲,铠甲,这里代兵士。
25、众:这里指军队。远:指远道。疲敝:疲劳不堪。敝,坏,这里指疲劳到极点的意思。
26、束:绑起手来。表示就擒,指投降。
27、汉家:汉朝。除残去秽:翦除残暴,去掉污秽。残,残暴。秽,丑恶。“残”“秽”在这里比喻坏人。
28、筹之:筹划这件事,意思是说再具体分析一下。筹,筹划、谋划。之,代词,代抗曹之事。
29、不习:不服。
30、此数者:这几件事情。用兵:指行军打仗之事。患:忧虑,这里是忌讳的意思。
31、徒:仅仅,只是。忌:顾忌,顾虑。二袁:指袁绍(曾割据河北)、袁术(袁绍的堂弟,曾割据江、淮一带地区)。吕布:曾割据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县)、下邳(今江苏省邳州市)。耳:罢了。
32、表:刘表。极:至多,最多。耳:罢了。
33、挟持:带着、怀着。私虑:私心。
34、子敬:鲁肃的字。程公:程普,他原是孙坚手下的将军,所以孙权尊称他为“程公”。前发:先出发。
35、助:协助。画:谋划、筹划。方略:策略。
36、初一:刚开始。交战:交锋。
37、在:动词,驻扎。
38、与:介词,后面省略代词“之(敌军)”。
39、方:两船并行,这里是并、并船的意思,动词。
40、帷幕:帐幕。
41、系:连结。
42、吏士:下级军官和士兵。立观:站着观看。
43、去:距离。北军:指曹操的军队。
44、华容道:通到华容县的路。华容,指古华容县,在今湖北省潜江市西南,非指今华容县(在今湖南省北部)。步走:从陆路败逃。
45、兼:兼有。饥:饥饿。疫:疾病。
46、提出不懂的问题。
47、“调兵遣将”是什么意思?周瑜为什么要调兵遣将?
48、指名读第二段。读后同学评议。
49、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50、赤壁一战的起因是什么?双方是怎样准备的?经过和结果怎样?请同学们拿出笔记本,按这个顺序列出提纲。
《赤壁之战》的原文及译文 50句菁华扩展阅读
《赤壁之战》的原文及译文 50句菁华(扩展1)
——《赤壁之战》的原文及译文 60句菁华
1、言于……曰:对……说。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省富阳县)人。父坚,为长江太守。兄策,割据江东,封吴侯。孙策死亡,孙权继承父兄之业,占据江东。赤壁之战时,年仅27岁。
2、险固:险要坚固,指荆州“外带江汉,内阻山陵”(见《三国志·鲁肃传》)。
3、沃野:肥沃的田野。万里:形容地域很广阔。
4、若:如果,连词。据:占据。而:连词,连接“据”和“有”两个动词。之:代词,代荆州这块地盘。
5、操:指曹操。有隙:有裂痕,有嫌怨。隙,嫌怨,感情上的裂痕。刘备原先没有地盘,他一度依附过曹操,但后来又投靠袁绍反对曹操,袁绍被曹操打败后,刘备投奔刘表。所以说“与操有隙”。
6、恶(wù)其能:畏忌他的才能。恶,讨厌,不喜欢,这里有畏惧、嫉妒的意思。能,才能。不能:没有能够,这个“能”是“能够”的意思,能愿动词。用:重用。刘备当时投奔刘表,刘表畏忌他的才能,不让他住在襄阳,让他带兵驻在樊城。
7、济大事:成就帝王的大业。济,成就。大事,帝王大业。
8、治:对付。
9、比:及,等到。南郡:荆州下属的一个郡,故城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境内。
10、而:连词,表转折,可是。
11、孙讨虏:指孙权,“讨虏”是汉代将军的名号,孙权从汉王朝接受的正式官职是讨虏将军、会稽太守。聪明:“聪”指听力好,“明”指视力好,合在一起指明察事物的能力。仁惠:仁德宽厚。
12、足以:足够。
13、立:使……成立,动词的使动用法。事:指争雄天下的大事。
14、莫若:没有一件比得上,最好。腹心:亲信的人,也作“心腹”。自结于东:主动同东吴结交。自结,主动的结交。东,指东吴,当时孙权在东边,刘备在西边,这里以东代指东吴。
15、而:却,连词,表转折。
16、进:进军。住:通“驻”,驻军,驻扎。鄂县:今湖北省鄂州市。樊口:鄂城县西北的一个地方。
17、海内大乱:指汉末黄巾起义以及随后军阀割据的局面。海内,四海之内,指*。
18、收众:招收人马。汉南:汉水以南,这里指刘备投奔刘表后在樊城、新野驻军,积聚了一些力量。“江东”“汉南”的前面都省掉一个介词“于”。
19、此句指刘琮降曹,荆州被曹操占据,刘备失去抵抗的地盘。用武:施展才能。
20、之:代词,代曹操。绝:断绝关系。
21、北面:面朝北,称臣的意思,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面北朝拜。事:侍奉。
22、断:决断,决定。
23、苟:假使。
24、田横:齐国的贵族,秦亡后自立为王。刘邦统一天下后,他带着部下五百余人逃到海岛,刘邦召他人朝做官,他不愿意臣服于汉朝,走到洛阳附近就自杀了。
25、勃然:恼怒的样子。
26、举:拿,用。全吴之地:整个儿的吴地。
27、抗此难:顶住这场灾难。难,灾难,患难。
28、战士还者:失败回来的战士,“还”是修饰中心词“战士”的。关羽水军:荆州被曹操占领后,刘备派关羽乘船数百艘,从水路到江陵,这部分军队未受损失。关羽,字云长,刘备手下的将领。精甲:精兵。甲,铠甲,这里代兵士。
29、兵法:指《孙子兵法》。忌之:忌讳这种情况。
30、必蹶上将军:《孙子兵法·军事篇》“五十里而争利。必蹶上将军。”蹶,跌倒、挫折,这里是使动用法,“使蹶”。上将军,指“主帅”。
31、习:习惯。
32、又:连词,再加上。
33、附:归附。逼兵势:“逼于兵势”的省略。
34、莫:没有哪一个。响震:被巨大的声音所震动。失色:变了脸色。
35、张昭:字子布,孙权的谋臣。
36、不足:不值得。与:介词,和,后面省略了代词“之”,“与图大事”就是“与之图大事”。
37、如:像。
38、今:连词,如果、假设。
39、时:当时,这时。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省舒城县)人。孙权的主将和谋臣,他在二十几岁时就是东吴的重要将领,吴人称之为“周郎”。赤壁之战这一年,周瑜33岁。受使:接受使命。番阳:县名,今江西省波阳县。
40、托名汉相:假托汉朝宰相的名义。托名,假托……名义。
41、乐业:乐意效力的意思。业,职守。
42、而:同“岂”,怎么。邪:吗。
43、筹之:筹划这件事,意思是说再具体分析一下。筹,筹划、谋划。之,代词,代抗曹之事。
44、此数者:这几件事情。用兵:指行军打仗之事。患:忧虑,这里是忌讳的意思。
45、冒行之:冒失地、轻率地做这几件事。冒,冒失、冒险。行,实行,这里指蛮干。之,代词,代“此数者”。
46、禽:捉拿,同“擒”。
47、自:自然、就。足:完全。制:制服。之:代词,代曹军。
48、挟持:带着、怀着。私虑:私心。
49、黄盖:字公覆,东吴老将。
50、与:介词,后面省略代词“之(敌军)”。
51、燥荻:干燥的苇荻。荻,类似芦苇的一种草本植物。
52、以次:按次序。
53、指言:指点着、谈论着。
54、坏:崩溃。
55、太半:大半。
56、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东吴获胜的原因在于知已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57、流利地朗读课文。
58、默读课文,想想赤壁之战的经过,开始怎样,后来怎样,结果怎样,然后给课文分段。
59、火攻这一仗是怎样进行的?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八、九自然段,着重理解风和火的关系。
60、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后讨论。
《赤壁之战》的原文及译文 50句菁华(扩展2)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原文及译文 40句菁华
1、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赵国君主,名何。
2、上卿:战国时期诸侯国大臣中最高的官位。
3、舍人:有职务的门客。
4、秦昭王:即秦昭襄王,名则。
5、亡走燕:逃到燕国去。
6、幸于赵王:被赵王宠爱。幸,宠幸。
7、乃:却,竟然。
8、曲:理屈,理亏。
9、斋戒:古人祭祀之前,一定要沐浴更衣,节制饮食,表示虔诚,叫做斋戒。
10、睨(nì):斜视。
11、广成传(zhuàn):广成,宾馆名。传,传舍,宾馆。
12、缪公:即秦穆公。缪,同“穆”。
13、毕礼而归之:举行完廷见的外交大礼然后送他回国。
14、为好:修好。
15、欲毋行:想不去。
16、刃:刀锋。这里是杀的意思。
17、为秦王寿:祝秦王长寿,指向秦王献礼。
18、盛设兵:多布置军队。
19、舍人:指蔺相如的门客。
20、用事者:当权管事的人。
21、纵:纵容,放纵。
22、坚壁:坚守营垒。
23、鈇质:义同“斧质”,见前注。鈇,铡刀或斧头。
24、距:同“拒”,抵御。
25、难(nàn):驳难,反驳。“不能难”的意思是不能驳倒。
26、将括:让赵括为将。
27、易置:撤换。
28、见:见解。
29、矢:同“屎”。
30、便宜:按照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31、莫府:即幕府。莫,同“幕”。古代将帅出征时,办公机构设在帐幕中,称为幕府。后世地方最高的文武官员的官署也称为幕府。
32、辄(zhé):立即。
33、强:勉强。
34、悉:全部。
35、勒:组织起来。
36、陈:同“阵”。
37、东胡:部族名,在匈奴之东,故称东胡。是后世乌桓、鲜卑的祖先。
38、林胡:部族名,活动地区在今山西朔县以北至内蒙古境内。
39、微捕:暗中查访,缉捕。
40、处死:如何对待死。处,处理,对待。
《赤壁之战》的原文及译文 50句菁华(扩展3)
——《六国论》原文及译文 30句菁华
1、判:确定,断定。
2、“以地事秦……火不灭”:语见《史记 魏世家》和《战国策 魏策》。
3、义:形容词作名词,坚持正义。
4、智力:智谋和力量。
5、胜负之数,存亡之理:胜负存亡的命运。数,天数。理,命运。
6、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用。
7、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下:吞下。名为动。咽:咽喉。
8、劫:胁迫,挟制。
9、势弱于秦。 于:比。
10、迁:改变
11、始:才
12、为国者,无[通“毋”,不要]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3、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它的实际数目]亦百倍。
14、犹有可以[可以凭借]不赂而胜之之势
15、赂秦而力亏[使……亏损,使动用法],破灭之道也。
16、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形作动,保全]
17、日削月[名作状,一天天,一月月]割,以趋于亡
18、为[治理]国者,无使为[介词,被]积威之所劫哉!
19、古人云:“以[介词,拿]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20、洎牧以[因为,介词]谗诛,邯郸为郡,
21、以[介词,把]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介词,用]事[侍奉]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22、苟以[介词,凭着]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23、故不战而[转折连词]强弱胜负已判矣。
24、有如此之势,而[转折连词,却]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25、则吾恐秦人食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得下咽也。
26、当与秦相较,或[或许,副词]未易量。
27、当与[介词,和]秦相较,或未易量。
28、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灭亡,动词)。
29、非兵(兵器,名词).不利
30、其视四境,而秦兵(军队,名词)又至矣.
《赤壁之战》的原文及译文 50句菁华(扩展4)
——屈原《离骚》译文及注释 60句菁华
1、苗裔(yì):苗,初生的禾本植物。裔,衣服的末边。此苗裔连用,喻指子孙后代。
2、揆(kuí):推理揣度。
3、名:命名。
4、秋兰:香草名。即泽兰,秋季开花。
5、惟:思虑。
6、迟暮:衰老。
7、道:通“导”,引导。
8、猖披:猖狂。
9、成言:诚信之言。
10、秽(huì):污秽。
11、竞:并。
12、驰骛(wù):乱驰。
13、彭咸:殷贤大夫,谏其君,不听,投江而死。
14、艰:难。
15、诼(zhuó):诽谤。
16、曲:斜曲。
17、不群:指不与众鸟同群。
18、攘:除去。
19、回:调转。
20、止息:休息一下。
21、苟:如果。
22、羽之野:羽山的郊野。
23、夏康:启子太康。
24、图:图谋。
25、羿:指后羿。
26、强圉(yǔ):强壮多力。
27、夏桀(jié):夏之亡国之君。
28、莫差:没有丝毫差错。
29、私阿:偏私。
30、非善:不行善事。
31、羲和:神话中的太阳神。
32、日夜:指日夜兼程。
33、结:编结。
34、反顾:回头望。
35、荣华:花朵。
36、謇(jiǎn)修:伏羲氏之臣。
37、离合:言辞未定。
38、受诒:指完成聘礼之事。
39、远集:远止。
40、浮游:漫游。
41、有虞(yú):传说中的上古国名。
42、灵氛:传说中的上古神巫。
43、故宇:故国。
44、巫咸:古神巫。
45、夕降:傍晚从天而降。
46、用:重用。
47、椒(jiāo):楚大夫子椒。
48、务入:钻营。
49、历兹:到如今这一地步。
50、方:正。
51、上下:到处。
52、飞龙:长翅膀的龙。
53、象:象牙。
54、翼翼:和貌。
55、轪(dài):车轮。
56、委蛇(wēi yí):旗帜飘扬舒卷的样子。
57、志:通“帜”,旗帜。
58、皇:天。
59、蜷(quán)局:卷屈不行貌。
60、居:住所,这里是指一生所选择的道路和归宿。
《赤壁之战》的原文及译文 50句菁华(扩展5)
——屈原《离骚》译文及注释 50句菁华
1、孟:开始。
2、庚寅(gēng yín):指庚寅之日。古以干支相配来纪日。
3、肇(zhào):开始。
4、秋兰:香草名。即泽兰,秋季开花。
5、揽(lǎn):采摘。
6、惟:思虑。
7、抚:趁。
8、秽(huì):污秽。
9、忽:急。
10、英:花。
11、掔(qiān):持取。
12、彭咸:殷贤大夫,谏其君,不听,投江而死。
13、修姱(kuā):洁净而美好。
14、诼(zhuó):诽谤。
15、错:通“措”,措施,指先圣之法。
16、绳墨:正曲直之具。
17、步:徐行。
18、制:裁制。
19、游目:纵目瞭望。
20、民生:人生。
21、前圣:前代圣贤。
22、图:图谋。
23、羿:指后羿。
24、强圉(yǔ):强壮多力。
25、量:度。
26、浪浪:泪流不止的样子。
27、崦嵫(yān zī):神话中日所入之山。
28、若木:日所入之处的树木。
29、相羊:徘徊。
30、斑:文彩杂乱,五彩缤纷。
31、绁(xiè):拴,系。
32、春 宫:东方青帝的居舍。
33、纬繣(wěi huà):不相投合。
34、称恶:称赞邪恶。
35、信修:诚然美好。
36、故宇:故国。
37、申椒:申地之椒。
38、宁戚:春秋时卫人,齐桓公认为贤人,以他为卿。
39、揭车与江离:比喻自己培育的一般人才。
40、求女:寻求志同道合的人。
41、方:正。
42、上下:到处。
43、羞:通“馐”,指美食。
44、鸣:响起。
45、翼翼:和貌。
46、西皇:帝少嗥。
47、委蛇(wēi yí):旗帜飘扬舒卷的样子。
48、志:通“帜”,旗帜。
49、邈邈(miǎo miǎo):浩渺无际的样子。
50、皇:天。
《赤壁之战》的原文及译文 50句菁华(扩展6)
——菜根谭全文译文讲解 50句菁华
1、抱朴守拙,涉世之道
2、出污泥而不染,明机巧而不用
3、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4、和气致祥,喜神多瑞
5、路要让一步,味须减三分
6、骄矜无功,忏悔灭罪
7、作事勿太苦,待人勿太枯
8、欲路上勿染指,理路上勿退步
9、超越天地之外,不入名利之中
10、立身要高一步,处世须退一步
11、忘功不忘过,忘怨不忘恩
12、读书希圣讲学躬行,
13、人死留名,豹死留皮
14、中和为福,偏激为灾
15、忧劳兴国,逸豫亡身
16、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17、宁静淡泊,观心之道
18、白日欺人,难逃清夜之鬼报;红颜失志,空贻皓首之悲伤。
19、不昧己心,不拂人情,不竭物力,三者可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子孙造福。
20、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的;与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恶贤愚要包容的。
21、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寻觅。——洪应明《菜根谭》
22、大人不可不畏,畏大人则无放逸之心;小民亦不可不畏,畏小民则无豪横之名。
23、芳菲园林看蜂忙,觑破几般尘情世态;寂寞衡茅观燕寝,引起一种冷趣幽思。
24、好察非明,能察能不察之谓明;必胜非勇,能胜能不胜之谓勇。
25、忽睹天际彩云,常疑好事皆虚事;再观山中闲木,方信闲人是福人。东海水曾闻无定波,世事何须扼腕?北邙山未省留闲地,人生且自舒眉。
26、会心不在远,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间,便居然有万里山川之势,片言只语内,便宛然见万古圣贤之心,才是高士的眼界,达人的胸襟。
27、己之情欲不可纵,当用逆之之法以制之,其道只在一忍字;人之情欲不可拂,当用顺之之法以调之,其道只在一恕字。今人皆恕以适己而忍以制人,毋乃不可乎!
28、廉官多无后,以其太清也;痴人每多福,以其近厚也。故君子虽重廉介,不可无含垢纳污之雅量。虽戒痴顽,亦不必有察渊洗垢之精明。
29、密则神气拘逼,疏则天真烂漫,此岂独诗文之工拙从此分哉!吾见周密之人纯用机巧,疏狂之士独任性真,人心之生死亦於此判也。
30、能轻富贵,不能轻一轻富贵之心;能重名义,又复重一重名义之念。是事境之尘氛未扫,而心境之芥蒂未忘。此处拔除不净,恐石去而草复生矣。
31、宁有求全之毁,不可有过情之誉;宁有无妄之灾,不可有非分之福。
32、贫贱所难,不难在砥节,而难在用情;富贵所难,不难在推恩,而难在好礼。
33、趋炎虽暖,暖后更觉寒威;食蔗能甘,甘余便生苦趣。何似养志于清修而炎凉不涉,栖心于淡泊而甘苦俱忘,其自得为更多也。
34、身如不系之舟,一任流行堪止,心似既灰之木,何妨刀割香涂、——洪应明《菜根谭》
35、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寻觅。——洪应明《菜根谭》
36、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訾议丛兴。君子所以宁默毋躁、宁拙毋巧。
37、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其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其无久处之厌。
38、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立业建功,事事要从实地着脚,若少慕声闻,便成伪果;讲道修德,念念要从虚处立基,若稍计功效,便落尘情。
39、世态有炎凉,而我无嗔喜;世味有浓淡,而我无欣厌《菜根谭》
40、思入世而有为者,须先领得世外风光,否则无以脱垢浊之尘缘;思出世而无染者,须先谙尽世中滋味。否则无以持空寂之后苦趣。
41、天地之气,暖则生,寒则杀。故性气清冷者,受享亦凉薄。惟气和暖心之人,其福亦厚,其泽亦长。
42、天之机缄不测,抑而伸、伸而抑,皆是播弄英雄、颠倒豪杰处。君子只是逆来顺受、居安思危,天亦无所用其伎俩矣。
43、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
44、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洪应明《菜根谭》
45、休与小人仇雠,小人自有对头;休向君子谄媚,君子原无私惠。
46、学者动静殊操、喧寂异趣,还是锻炼未熟,心神混淆故耳。须是操存涵养,定云止水中,有鸢飞鱼跃的景象;风狂雨骤处,有波恬浪静的风光,才见处一化齐之妙。
47、一念常惺,才避去神弓鬼矢;纤尘不染,方解开地网天罗。
48、用人不宜刻,刻则思效者去;交友不宜滥,滥则贡谀者来。
49、鹬蚌相持,兔犬共毙,冷觑来令人猛气全消;鸥凫共浴,鹿豕同眠,闲观去使我机心顿息。
50、芝草无根醴无源,志士当勇奋翼;彩云易散琉璃脆,达人当早回头。
《赤壁之战》的原文及译文 50句菁华(扩展7)
——劝学原文及翻译 40句菁华
1、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卿:古代君对臣或长辈对晚辈的爱称。
3、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
4、但:只,仅。
5、及:到了…的时候。
6、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7、孰若:谁比的上;谁像(我)。孰:谁,若:像。
8、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少”(与常见的“多”的解释不同)。
9、何:为什么。
10、即:就。
11、乎:啊。表感叹语气。
12、见事:认清事物
13、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14、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15、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
16、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17、权:指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浙江富阳)人,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229年称帝。
18、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
19、以:介词,用。
20、就学:指从事学习。就,单独翻译为从事。
21、及:到了……的时候。
22、过:到。
23、寻阳:县名,在湖北黄梅西南。
24、乃:才。
25、始:方才。
26、寻阳: 县名,在湖北黄梅西南。
27、秋声:秋时西风作,草木凋零,多肃杀之声。
28、规:圆规,测圆的工具。
29、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30、权:指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浙江富阳)人,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229年称帝。
31、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吴下,指吴县,如今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现指才识尚浅的人。
32、士别三日: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几。士,读书人。
33、参 古义:检验。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4、致 古义:达到(而致千里)
35、寄托 古义:这里指藏身(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36、之
37、假
38、绝:横渡。
39、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40、功在不舍:(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舍,停。
《赤壁之战》的原文及译文 50句菁华(扩展8)
——《琵琶行》 的原文 30句菁华
1、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3、在这首长诗当中,诗人是用哪一个诗句将这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
4、诗人被贬到此地后基本上做到了“恬然自安”,是什么导致了他的情感波动。
5、为什么听到京都声后,能激起白居易如此强烈的愤懑,忧郁之情?
6、音乐并不象高耸入云的山峰,奔腾不息的河流,翁郁苍翠的林木那样形象可感,它有声无形,缥缈难以捕捉,历代用诗歌来表现音乐的作品很少,堪称精品的就更罕见。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对音乐的描写可以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可谓描写音乐的极品,自唐以来历咏不衰,实乃千古绝唱,现在我们就来欣赏它。
7、读了这一段,你能想到当时是怎样的社会现实?
8、关于小序:
9、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诗意的难点。
10、背诵前两段。
11、歌、行、引
12、词类活用
13、诗文通过叙事,塑造了那几个人物形象?其共同点是什么?
14、全文写到作者一共听见几次琵琶曲?简要分析。
15、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弹奏之技艺高超之外,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感情。琵琶女是带着感情了弹奏的,而诗人也是带着感情来听、来描摹的。找出有关演奏情感的句子。
16、“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用原诗文回答,齐读相关诗句,感受“沦落”之情)
17、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
18、“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19、描写琵琶乐时,诗人成功地运用了一连串的比喻,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不仅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而且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20、赏析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
21、赏析最后一段。
22、在这首长诗(叙事诗)当中,诗人一共塑造了几个形象?
明确:两个:琵琶女、诗人
23、联结奏者与听众的感情,作知音知己的见证。如果说乍闻琵琶时,诗人是充当一名妙解音律的知音的角色,那么在听完琵琶女自叙身世后,诗人与琵琶女就颇有知己的感觉。知音者,既能知曲调,又能赏指法,更能听出弦外之音,曲中之情,甚到胜过有声的无声。而知已呢,则有相似的经历、相通的情感、相同的感慨,能相互从对方的身上看见自己的影子。“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知己之慨,形诸笔端,跃然纸上。诗人甚至会觉着自己就是琵琶女。自屈原始,诗人们时以美人喻己,自矜自赏,自伤自怜,其中尤以杜甫的《绝代有佳人》为最。“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多么敏感、细腻的形象!自居易从“名属教坊第一部”,“妆成每被秋娘妒”的琵琶女身上,不是分明看见了才美德洁、心比天高的自己么?当琵琶女凄切自诉:“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时,诗人“始有迁谪意”,仿佛被人遗弃在明月下的沧海,四顾唯茫茫,谛听而瑟瑟,一种闲愁对一轮明月,此思也无涯,此恨也绵绵。身世之悲,际遇之慨。被青天绾系,绾成一个心结叫明月。
三轮月,或清冷,或沉默,或孤单寂寞,让我们觉得除舟中诸人外,还若有人在焉。谁呢?月呀。月可以是我,可以是你,也可以是他——谁注目寄情于月,月就是谁。月可以说她冷心,也可以说她热肠;可以说她无言,也可以说她言无尽;可以说她寂寞孤独,也可以说她邀人把酒。总之,如果把月单看成一个客观事物,甚或是一个涵义丰富的意象,都是不够的,她是一个人(特别是诗人)主观的外化,是秋江琵琶图里不可或缺的一员。有秋风明月为伴。此夜必定富有诗意。
四、总结。
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父,是音乐把他们联系了起来;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又是因为音乐,让他们再次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这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正如史君同学所说的——诗人白居易也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仄仄地走进了经典,他那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永远都无法抹去。
五、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
教学目标
24、诗文通过叙事,塑造了那几个人物形象?其共同点是什么?
明确:塑造了琵琶女和诗人自己两个形象。共同点为“同为天涯沦落人”。
25、全文写到作者一共听见几次琵琶曲?简要分析。
明确:一共三次。
第一次,闻声不见人,情相触;
第二次,见人再问声,情相通;
第三次,知人重闻声,情相融。
26、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体会叙事诗的抒情艺术。
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由“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导入。
二、诵读鉴赏:
(一)范读全诗,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二)讨论精讲,点拨要点
27、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共同点?
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
28、“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音乐(琵琶声)。
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
枫叶四弦秋,枨(chéng,触动)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句(gōu ,勾)留江上别离情。
29、赏析诗人是如何将“仙乐”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来的。
点拨:诗人运用一连串的比喻来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用音强、音高、音色、节奏,旋律各不相同的十多种声音来比喻四根琴弦所发出的不同乐声:“如急雨”“如私语”“莺语花底”“泉流冰下”“冰泉冷涩”“银瓶乍破”“刀枪鸣”“如裂帛”等等,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不仅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而且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此外,还用“嘈嘈”“切切”等象声和“间关”“幽咽”等双声词来描摹琵琶声,更增加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感。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没有消失。诗人又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30、赏析最后一段。
点拨:“我”的诉说,反转来又拨动了琵琶女的心弦,当她又一次弹琵琶的时候,那声音更加凄苦感人,因而反过来又激动了“我”的感情,以至热泪直流,湿透青衫。
《赤壁之战》的原文及译文 60句菁华屈原《离骚》译文及注释 60句菁华屈原《离骚》译文及注释 50句菁华成语的谜语及谜底 50句菁华植物的谜语及答案 50句菁华菜根谭全文译文讲解 50句菁华《孔雀东南飞 》译文及注释 40句菁华《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原文及译文 40句菁华《弟子规》全文译文 40句菁华中庸原文 40句菁华傅雷家书原文摘抄 40句菁华劝学原文及翻译 40句菁华国学经典诵读《大学》原文 40句菁华屈原《招魂》的详细译文 40句菁华小石潭记原文 40句菁华文言文名句加译文 40句菁华逍遥游课文原文 40句菁华醉翁亭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40句菁华《种树郭橐驼传》原文及欣赏 30句菁华《六国论》原文及译文 30句菁华《离骚》高中课文原文 30句菁华《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30句菁华《论语》著名句子及译文 30句菁华《琵琶行》 的原文 30句菁华《三字经》原文及全文解释 30句菁华《逍遥游》课文原文 30句菁华《三字经》全文原文 30句菁华三字经原文与解释 30句菁华三字经原文及全文解释 30句菁华
伤感的语录摘录 400句菁华简短的正能量的晚安语录 400句菁华浪漫的七夕情人节祝福语 100句菁华端午节幽默短信祝福语 60句菁华简洁的忧伤唯美句子摘录 60句菁华2020年经典适合给朋友的早安问候语语录集锦 50句菁华中秋节的灯谜 50句菁华中秋节广告语 50句菁华大暑节气祝福语 50句菁华妇女节创意祝福语 50句菁华家长对小学生的评语 50句菁华对孩子的寄语 50句菁华对祖国热爱的诗句 50句菁华小学毕业生暖心祝福语 50句菁华小班下学期期末评语 50句菁华有凝聚力的企业口号合集 50句菁华简单的网络流行的语录摘录 50句菁华简洁的古风句子 50句菁华
2020押韵口号 40句菁华2022大年初一祝福语简短发朋友圈 40句菁华享受周末的心情短语 40句菁华勤奋的正能量句子 40句菁华古诗名句欣赏 40句菁华喜欢一个人句子 40句菁华建筑工地的宣传标语 40句菁华教育格言警句 40句菁华最新伤感的爱情说说 40句菁华格列佛游记好词好句摘抄 40句菁华简短的美好的早安心语语录 40句菁华给失去方向女性的励志名言 40句菁华花的谚语大全 40句菁华跨年一家人的句子 40句菁华100句发朋友圈的晚安句子 30句菁华2020年经典温馨的早安问候语语录大汇总 30句菁华2021年早上发的说说 30句菁华2021最火签名短句 30句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