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句子 >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原文及译文 40句菁华

日期:2022-12-03 00:00:00

1、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赵国君主,名何。

2、上卿:战国时期诸侯国大臣中最高的官位。

3、舍人:有职务的门客。

4、秦昭王:即秦昭襄王,名则。

5、亡走燕:逃到燕国去。

6、幸于赵王:被赵王宠爱。幸,宠幸。

7、乃:却,竟然。

8、曲:理屈,理亏。

9、斋戒:古人祭祀之前,一定要沐浴更衣,节制饮食,表示虔诚,叫做斋戒。

10、睨(nì):斜视。

11、广成传(zhuàn):广成,宾馆名。传,传舍,宾馆。

12、缪公:即秦穆公。缪,同“穆”。

13、毕礼而归之:举行完廷见的外交大礼然后送他回国。

14、为好:修好。

15、欲毋行:想不去。

16、刃:刀锋。这里是杀的意思。

17、为秦王寿:祝秦王长寿,指向秦王献礼。

18、盛设兵:多布置军队。

19、舍人:指蔺相如的门客。

20、用事者:当权管事的人。

21、纵:纵容,放纵。

22、坚壁:坚守营垒。

23、鈇质:义同“斧质”,见前注。鈇,铡刀或斧头。

24、距:同“拒”,抵御。

25、难(nàn):驳难,反驳。“不能难”的意思是不能驳倒。

26、将括:让赵括为将。

27、易置:撤换。

28、见:见解。

29、矢:同“屎”。

30、便宜:按照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31、莫府:即幕府。莫,同“幕”。古代将帅出征时,办公机构设在帐幕中,称为幕府。后世地方最高的文武官员的官署也称为幕府。

32、辄(zhé):立即。

33、强:勉强。

34、悉:全部。

35、勒:组织起来。

36、陈:同“阵”。

37、东胡:部族名,在匈奴之东,故称东胡。是后世乌桓、鲜卑的祖先。

38、林胡:部族名,活动地区在今山西朔县以北至内蒙古境内。

39、微捕:暗中查访,缉捕。

40、处死:如何对待死。处,处理,对待。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原文及译文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原文及译文 40句菁华(扩展1)

——《赤壁之战》的原文及译文 60句菁华

1、言于……曰:对……说。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省富阳县)人。父坚,为长江太守。兄策,割据江东,封吴侯。孙策死亡,孙权继承父兄之业,占据江东。赤壁之战时,年仅27岁。

2、险固:险要坚固,指荆州“外带江汉,内阻山陵”(见《三国志·鲁肃传》)。

3、沃野:肥沃的田野。万里:形容地域很广阔。

4、若:如果,连词。据:占据。而:连词,连接“据”和“有”两个动词。之:代词,代荆州这块地盘。

5、操:指曹操。有隙:有裂痕,有嫌怨。隙,嫌怨,感情上的裂痕。刘备原先没有地盘,他一度依附过曹操,但后来又投靠袁绍反对曹操,袁绍被曹操打败后,刘备投奔刘表。所以说“与操有隙”。

6、恶(wù)其能:畏忌他的才能。恶,讨厌,不喜欢,这里有畏惧、嫉妒的意思。能,才能。不能:没有能够,这个“能”是“能够”的意思,能愿动词。用:重用。刘备当时投奔刘表,刘表畏忌他的才能,不让他住在襄阳,让他带兵驻在樊城。

7、济大事:成就帝王的大业。济,成就。大事,帝王大业。

8、治:对付。

9、比:及,等到。南郡:荆州下属的一个郡,故城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境内。

10、而:连词,表转折,可是。

11、孙讨虏:指孙权,“讨虏”是汉代将军的名号,孙权从汉王朝接受的正式官职是讨虏将军、会稽太守。聪明:“聪”指听力好,“明”指视力好,合在一起指明察事物的能力。仁惠:仁德宽厚。

12、足以:足够。

13、立:使……成立,动词的使动用法。事:指争雄天下的大事。

14、莫若:没有一件比得上,最好。腹心:亲信的人,也作“心腹”。自结于东:主动同东吴结交。自结,主动的结交。东,指东吴,当时孙权在东边,刘备在西边,这里以东代指东吴。

15、而:却,连词,表转折。

16、进:进军。住:通“驻”,驻军,驻扎。鄂县:今湖北省鄂州市。樊口:鄂城县西北的一个地方。

17、海内大乱:指汉末黄巾起义以及随后军阀割据的局面。海内,四海之内,指*。

18、收众:招收人马。汉南:汉水以南,这里指刘备投奔刘表后在樊城、新野驻军,积聚了一些力量。“江东”“汉南”的前面都省掉一个介词“于”。

19、此句指刘琮降曹,荆州被曹操占据,刘备失去抵抗的地盘。用武:施展才能。

20、之:代词,代曹操。绝:断绝关系。

21、北面:面朝北,称臣的意思,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面北朝拜。事:侍奉。

22、断:决断,决定。

23、苟:假使。

24、田横:齐国的贵族,秦亡后自立为王。刘邦统一天下后,他带着部下五百余人逃到海岛,刘邦召他人朝做官,他不愿意臣服于汉朝,走到洛阳附近就自杀了。

25、勃然:恼怒的样子。

26、举:拿,用。全吴之地:整个儿的吴地。

27、抗此难:顶住这场灾难。难,灾难,患难。

28、战士还者:失败回来的战士,“还”是修饰中心词“战士”的。关羽水军:荆州被曹操占领后,刘备派关羽乘船数百艘,从水路到江陵,这部分军队未受损失。关羽,字云长,刘备手下的将领。精甲:精兵。甲,铠甲,这里代兵士。

29、兵法:指《孙子兵法》。忌之:忌讳这种情况。

30、必蹶上将军:《孙子兵法·军事篇》“五十里而争利。必蹶上将军。”蹶,跌倒、挫折,这里是使动用法,“使蹶”。上将军,指“主帅”。

31、习:习惯。

32、又:连词,再加上。

33、附:归附。逼兵势:“逼于兵势”的省略。

34、莫:没有哪一个。响震:被巨大的声音所震动。失色:变了脸色。

35、张昭:字子布,孙权的谋臣。

36、不足:不值得。与:介词,和,后面省略了代词“之”,“与图大事”就是“与之图大事”。

37、如:像。

38、今:连词,如果、假设。

39、时:当时,这时。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省舒城县)人。孙权的主将和谋臣,他在二十几岁时就是东吴的重要将领,吴人称之为“周郎”。赤壁之战这一年,周瑜33岁。受使:接受使命。番阳:县名,今江西省波阳县。

40、托名汉相:假托汉朝宰相的名义。托名,假托……名义。

41、乐业:乐意效力的意思。业,职守。

42、而:同“岂”,怎么。邪:吗。

43、筹之:筹划这件事,意思是说再具体分析一下。筹,筹划、谋划。之,代词,代抗曹之事。

44、此数者:这几件事情。用兵:指行军打仗之事。患:忧虑,这里是忌讳的意思。

45、冒行之:冒失地、轻率地做这几件事。冒,冒失、冒险。行,实行,这里指蛮干。之,代词,代“此数者”。

46、禽:捉拿,同“擒”。

47、自:自然、就。足:完全。制:制服。之:代词,代曹军。

48、挟持:带着、怀着。私虑:私心。

49、黄盖:字公覆,东吴老将。

50、与:介词,后面省略代词“之(敌军)”。

51、燥荻:干燥的苇荻。荻,类似芦苇的一种草本植物。

52、以次:按次序。

53、指言:指点着、谈论着。

54、坏:崩溃。

55、太半:大半。

56、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东吴获胜的原因在于知已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57、流利地朗读课文。

58、默读课文,想想赤壁之战的经过,开始怎样,后来怎样,结果怎样,然后给课文分段。

59、火攻这一仗是怎样进行的?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八、九自然段,着重理解风和火的关系。

60、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后讨论。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原文及译文 40句菁华(扩展2)

——《赤壁之战》的原文及译文 50句菁华

1、彼:那个。此:这一个。

2、寄寓:寄居。于:介词,在。表:刘表。

3、备:刘备。彼:他们,指原属刘表手下的人。协心:团结一心。

4、上:指刘琮、刘琦、刘备等。下:指军中诸将。齐同:一致。

5、请得:意思是“希望能够”。请,允许我。得,能够。吊:慰问(死者的亲属)。

6、及:并,并且。说:劝说。使:使之,使他。抚:安抚。表众:刘表的部下。

7、治:对付。

8、恐为操所先:恐怕被曹操赶在前头,即先占领荆州。为……所,古汉语中表示被动的一种句式。先,动词,占先,抢先,赶在前头的意思。

9、即:立即。遣:派遣。行:启程,前往。

10、比:及,等到。南郡:荆州下属的一个郡,故城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境内。

11、而:连词,表转折,可是。

12、径迎之:直接去迎接刘备。径,直接。迎,迎接,这里有找的意思。这句话是说鲁肃改变了去襄阳慰问刘表二子的打算,直接去找刘备。

13、宣:传达,说明。旨:意旨、意图。

14、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郡(今山东省沂水南)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刘备的主要谋臣,赤壁之战时年仅28岁。谓……曰:对……说。谓后面不紧接所说的话,曰则与所说的话紧接。

15、见:谒见。柴桑:古地名,故城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当时孙权在此驻军。

16、芟:消除。夷:削*。大难:大患,指袁绍、袁术、吕布等割据势力。

17、遂:于是,就。

18、按兵:按兵不动。按,止。束甲:把铠甲捆起来。按兵束甲指停止军事行动。

19、耳:语气词,含有“不过如此”的意思。

20、犹:还,尚且。辱:屈辱。

21、安:怎么,哪里。复为之下:再给他做下属。复,再,这是相对于刘备曾投靠过曹操而言,如果这次向曹操投降,就是“复为之下”。为之下,双宾语,给他做部下。之,代词,代曹操。下,部下,下属。

22、勃然:恼怒的样子。

23、抗此难:顶住这场灾难。难,灾难,患难。

24、战士还者:失败回来的战士,“还”是修饰中心词“战士”的。关羽水军:荆州被曹操占领后,刘备派关羽乘船数百艘,从水路到江陵,这部分军队未受损失。关羽,字云长,刘备手下的将领。精甲:精兵。甲,铠甲,这里代兵士。

25、众:这里指军队。远:指远道。疲敝:疲劳不堪。敝,坏,这里指疲劳到极点的意思。

26、束:绑起手来。表示就擒,指投降。

27、汉家:汉朝。除残去秽:翦除残暴,去掉污秽。残,残暴。秽,丑恶。“残”“秽”在这里比喻坏人。

28、筹之:筹划这件事,意思是说再具体分析一下。筹,筹划、谋划。之,代词,代抗曹之事。

29、不习:不服。

30、此数者:这几件事情。用兵:指行军打仗之事。患:忧虑,这里是忌讳的意思。

31、徒:仅仅,只是。忌:顾忌,顾虑。二袁:指袁绍(曾割据河北)、袁术(袁绍的堂弟,曾割据江、淮一带地区)。吕布:曾割据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县)、下邳(今江苏省邳州市)。耳:罢了。

32、表:刘表。极:至多,最多。耳:罢了。

33、挟持:带着、怀着。私虑:私心。

34、子敬:鲁肃的字。程公:程普,他原是孙坚手下的将军,所以孙权尊称他为“程公”。前发:先出发。

35、助:协助。画:谋划、筹划。方略:策略。

36、初一:刚开始。交战:交锋。

37、在:动词,驻扎。

38、与:介词,后面省略代词“之(敌军)”。

39、方:两船并行,这里是并、并船的意思,动词。

40、帷幕:帐幕。

41、系:连结。

42、吏士:下级军官和士兵。立观:站着观看。

43、去:距离。北军:指曹操的军队。

44、华容道:通到华容县的路。华容,指古华容县,在今湖北省潜江市西南,非指今华容县(在今湖南省北部)。步走:从陆路败逃。

45、兼:兼有。饥:饥饿。疫:疾病。

46、提出不懂的问题。

47、“调兵遣将”是什么意思?周瑜为什么要调兵遣将?

48、指名读第二段。读后同学评议。

49、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50、赤壁一战的起因是什么?双方是怎样准备的?经过和结果怎样?请同学们拿出笔记本,按这个顺序列出提纲。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原文及译文 40句菁华(扩展3)

——《六国论》原文及译文 30句菁华

1、判:确定,断定。

2、“以地事秦……火不灭”:语见《史记 魏世家》和《战国策 魏策》。

3、义:形容词作名词,坚持正义。

4、智力:智谋和力量。

5、胜负之数,存亡之理:胜负存亡的命运。数,天数。理,命运。

6、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用。

7、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下:吞下。名为动。咽:咽喉。

8、劫:胁迫,挟制。

9、势弱于秦。 于:比。

10、迁:改变

11、始:才

12、为国者,无[通“毋”,不要]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3、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它的实际数目]亦百倍。

14、犹有可以[可以凭借]不赂而胜之之势

15、赂秦而力亏[使……亏损,使动用法],破灭之道也。

16、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形作动,保全]

17、日削月[名作状,一天天,一月月]割,以趋于亡

18、为[治理]国者,无使为[介词,被]积威之所劫哉!

19、古人云:“以[介词,拿]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20、洎牧以[因为,介词]谗诛,邯郸为郡,

21、以[介词,把]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介词,用]事[侍奉]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22、苟以[介词,凭着]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23、故不战而[转折连词]强弱胜负已判矣。

24、有如此之势,而[转折连词,却]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25、则吾恐秦人食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得下咽也。

26、当与秦相较,或[或许,副词]未易量。

27、当与[介词,和]秦相较,或未易量。

28、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灭亡,动词)。

29、非兵(兵器,名词).不利

30、其视四境,而秦兵(军队,名词)又至矣.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原文及译文 40句菁华(扩展4)

——国学经典诵读《大学》原文 40句菁华

1、《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2、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3、止于:处在。

4、齐其家:将自己家庭或家族的事务安排管理得井井有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家业繁荣的意思。

5、修其身:锻造、修炼自己的品行和人格。

6、格物:研究、认识世间万物。

7、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壹是:全部都是之意。本:本源、根本。

8、末:与“本”相对,末节之意。

9、闲居:单独在家中,独处。

10、润身:修炼自己。

11、琢、磨:雕琢打磨玉石。这里用来比喻研究学问,修养品德。

12、《诗》:此指《诗经·周颂·烈文》。

13、乐其乐:安享他的快乐。

14、此以:所以。没世:过世之意。没,通“殁”。

15、《大甲》:即《太甲》,是《尚书·商书》中的一篇。

16、顾:顾念之意。諟(shì):此。明命:坦荡正义的禀性。

17、《帝典》:即《尧典》,是《尚书·虞书》中的一篇。

18、畿(jī):指都城和周边地区。

19、《诗》此指《诗经·小雅·绵蛮》。

20、犹人:和别人一样。

21、哀矜:同情怜悯之意。

22、贪戾:贪婪暴戾。

23、机:古代弓箭上的机关,这里指的是关键。

24、桀纣:桀:夏代的最后一位君主,残暴至极。纣:商代的最后一位君主。两人与尧舜相对,是古代暴君的代表。

25、诸:“之于”的合音词。指具有这些善德。

26、宜兄宜弟:是尊敬兄长、爱护兄弟之意。

27、《诗》:此指《诗经·曾风·鸬鸠》。

28、正:匡正,教正。四国:四方各国。

29、僇(lù):杀戮之意。

30、峻:大。不易:不易保有。

31、争民:民众互相争斗之意。施夺:抢夺财富。

32、常:恒常留驻一方。

33、违:阻碍之意。俾(bǐ):使得。

34、迸:驱逐之意。四夷:东南西北各方之夷。夷是古代东方的百姓。

35、退:黜退。

36、好(hào)人之所恶(wù):喜好众人所厌恶的。

37、食:享用。

38、孟献子:鲁国的大夫,姓仲孙,名蔑。

39、百乘之家:家中有一百辆车,是古代的大家族,通常是有封地的诸侯王。

40、盗臣:指盗窃公家财物的家臣。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原文及译文 40句菁华(扩展5)

——小石潭记原文 40句菁华

1、小丘:在小石潭东面。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2、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环,玉佩相碰击的响声,佩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鸣,使动用法,使…鸣。心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3、卷(quán)石底以出:石底部分翻卷出水面。以,连词,表承接,相当于“而”.

4、为坻(chí):为,成为。坻,水中高地

5、翠蔓:翠绿的藤蔓。

6、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直射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下,向下。澈,穿过,透过。

7、其岸势犬牙差互:其,那。势,形状。犬牙差(cī)互,像狗牙那样互相交错。犬牙,名词作状语,象狗的牙齿一样。

8、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凄,使动用法,使…凄。寒,使动用法,使…寒。

9、小丘:小山,在小石潭东面。

10、篁(huáng)竹:竹林。篁,竹林,泛指竹子。

11、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16.坻:水中高地。

1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cēn cī)披拂: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13、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14、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空:在空中。皆:全,都。

15、佁然不动:(鱼影)静止呆呆地一动不动。佁(yǐ)然,呆呆的样子。

16、乐:玩乐。

17、其岸势犬牙差互:势:形势。(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牙一样参差不齐。犬牙:像狗牙一样。差:交错。 其:那。

18、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不可以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小石潭的情况便离开了。 居:停留。之:代游小石潭这件事。而:表顺承。去:离开。

19、隶而从者:跟着同去的。 隶:附属,随从。而:表修饰。 从:跟随,动词。

20、篁(huáng)竹:竹林。篁,竹林,泛指竹子。

2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cēn cī)披拂: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2、布:古义:映,显现。(影布石上)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23、以为:古义:把……当作(全石以为底)今义:认为等。

24、可:(1)大约。表示估计数目。(潭中鱼可百许头)(2)可以,能够。(明灭可见;不可久居)

25、从:(1)介词,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跟随。(隶而从者)

26、清:(1)形容词,清澈。(水尤清冽)(2)形容词,凄清。(以其境过清)

27、而:不译,(1)表承接关系。(乃记之而去)(2)表并列关系。(隶而从者)(3)表修饰关系。(潭西南而望)

28、游:(1)游动。(皆若空游无所依)(2)游览。(同游者)

29、下见小潭。下: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下。

30、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31、俶尔远逝。远:形容词作状语,向远处。

32、隶而从者。隶:名词作动词,作为随从。从,跟从。

33、近岸。近:形容词用作动词,靠近。

34、如鸣珮环(正确语序:如珮环鸣)好像人身上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35、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3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比喻)*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它的源头。

37、心乐之。(省略主语“我”)我心里感到很高兴。

38、移步换景

39、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40、情感浓重复杂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原文及译文 40句菁华(扩展6)

——逍遥游课文原文 40句菁华

1、逍遥游:没有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逍遥,闲适自得、无拘无束的样子。

2、垂天:天边。一说遮天。垂,通"陲",边际。

3、志怪:记述怪异的故事。志,记载。

4、抟(tuán):盘旋上升。扶摇:旋风。

5、野马:云雾之气变化腾涌成野马的样子。

6、尘埃:空中游尘。

7、其:或许。正色:真正的颜色。

8、负:承载。

9、则风斯在下矣:风就在大鹏的下面(说明风有九万里深厚)。

10、夭(yāo):挫折。阏(è):阻碍。

11、抢:撞到,碰到。一作"枪"。榆枋(fāng):泛指树木。榆,榆树。枋,檀木。

12、适:去,往。莽(mǎng)苍:草色苍莽的郊野。

13、犹:还是。果然:饱足的样子。

14、宿:隔夜,头一夜。舂(chōng)粮:把谷物的壳捣掉,指准备粮食。

15、悲:可悲。

16、修:长。

17、绝云气:穿越云气。绝,超越。

18、至:极致。

19、而:通"能",能力。

20、举:全。誉:赞美。劝:勉励,奋发。

21、非:非难,指责。沮:沮丧。

22、内:主观。外:客观。分:分际。

23、虽然:即便如此。虽,即使。

24、旬有(yòu)五日:十五天。旬,十天。有,通"又"。

25、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辩:通"变",变化。与"正"相对。"正"为本根,"辩"为派生。

26、无名:不求名望。"至人无己"是庄子体悟的最高人格境界;"神人无功"是庄子无治主义政治观的表达;"圣人无名"是庄子扬弃功名、去除外物束缚的人生追求。

27、归休乎君:"君归休乎"的倒装,君主您还是回去吧。

28、肩吾、连叔:都为庄子笔下的虚构的体道之士。《庄子》一书,此类人物很多,即使是史上确有其人的,也是一副"道家"腔调、"道家"风格,甚至孔子有时也不例外。

29、大而无当:宏达而不适当。无当,不切实际。

30、往而不反:一往无前而不回头。

31、淖(chuò)约:柔美的姿态。 处子:处女。

32、时:通"是",这。女:通"汝",你。

33、孰:谁,指神人。弊弊:劳神苦思的样子。

34、物:事,指世俗事务。

35、资章甫:贩卖衣帽。资,买卖。章,冠、帽。甫,衣服。适诸越:到越国去。适,往。

36、汾(fén)水之阳:汾河北面。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37、裂地:划拨出一块土地。封:封赏。

38、蓬之心:即蓬心,心有茅塞,比喻不能通达,见识肤浅。蓬,一种茎叶不直的草。

39、樗(chū):一种木质低劣的乔木。

40、彷(páng)徨(huáng):游逸自得。无为:随意,悠然。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原文及译文 40句菁华(扩展7)

——《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30句菁华

1、环:环绕。

2、蔚然:草木繁盛的样子。

3、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4、潺潺(chán):流水声。

5、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比喻事情经历挫折失败后,出现新的转机。

6、作:建造。

7、自谓:自称,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

8、乎:相当于“于”。

9、林霏:树林中的雾气。霏,原指雨、雾纷飞,此处指雾气。

10、开:消散,散开。

11、归:聚拢。

12、晦:昏暗。

13、发:开放。

14、繁阴:一片浓密的树荫。

15、佳木秀而繁阴:美好的树木繁荣滋长,(树叶)茂密成荫。

16、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秋风高爽,霜色洁白,溪水滴落,山石显露。水落石出,原指一种自然景象,大多比喻事情终于真相大白。

17、休于树:倒装,“于树休”在树下休息。

18、提携:小孩子被大人领着走,这里指小孩子。

19、丝:弦乐器的代称。

20、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21、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宾客中间。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是醉醺醺的样子。

22、归:返回,回家。

23、庐陵:古郡名,庐陵郡,宋代称吉洲,今江西省吉安市。欧阳修先世为庐陵大族。

2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表承接

25、水落而石出者:表承接

26、溪深而鱼肥:表并列

27、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

28、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助词,的

29、而

30、判断句: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原文及译文 40句菁华(扩展8)

——《论语》著名句子及译文 30句菁华

1、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6、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9、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0、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3、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14、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15、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7、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18、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19、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20、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1)在其中矣;学也,禄(2)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21、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22、子曰:“有教无类。”

23、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24、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25、子曰: 君子不器。

26、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27、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28、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29、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

30、君子之於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於比。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 | 句子 | 文案 | 成语 | 文案| 句子| 教学反思 | 教学设计 | 合同范本 | 工作报告 | 活动策划粤icp备200477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