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2-03 00:00:00
1、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2、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3、解释:国家小,民众少。
4、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
5、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6、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7、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8、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9、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10、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11、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12、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3、解释:民众不害怕死亡,为什么用死亡来威胁他们呢?
14、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1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16、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17、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18、解释:治理大国的道理,与炸一条小鱼的道理一样,不可折腾。
19、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20、解释:当民众不再惧怕统治者的高压时,可怕的祸乱就要到来了。
2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22、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2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24、解释:如果能够做到无为而无不为,这样的人赢得天下是自然的事。
25、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26、解释:天下人都知道美是美,是因为有丑的存在;天下人都知道善是善,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27、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28、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29、解释: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轻率急躁必然丧失根本,轻举妄动必然丧失君主地位。
30、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为天一正。
31、解释:天地万物之道是可以认知的,但道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名也是可以名状的,但名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32、解释:必须让百姓的思想行为有所规范,保持纯洁朴实心态,减少私心杂欲。这就是崇高而快乐无忧的学问。
33、解释:天道法则,犹如拉弓射箭。高了就压低一点,低了就举高一点,拉满了就放松一点,力不足就使劲一点。
34、解释:合抱的大树,是由小树苗长成的;九层的高台,是由累积的泥土筑起的;千里的远行,是从第一步开始的。
35、解释:金玉满堂,不一定能守得住;因富贵而骄奢,容易引祸上身。成功了如能做到急流勇退,这才是自然之道。
36、解释:用兵逞强就会遭到灭亡,树木强大了就会遭到砍伐。强大的,总是处于下降的地位;柔弱的,反而处于上升地位。
37、解释:不固执己见,才能看得分明;不自以为是,才能是非昭彰;不用自我夸耀,别人也会认同你的功劳;不自高自大,才能保持长久。
38、解释:祸常倚藏在福之中,福也常隐藏着祸根。指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的结果。
39、解释:解决困难要从最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理想要从细小之处开始。天下的难事必须从容易的地方解决。天下的大事必须从细小处做起。
40、解释:最完美的东西,似乎也有欠缺;最充盈的东西,似乎也有空虚;最正直的东西,似乎也有弯曲;最灵巧的东西,似乎也有笨拙;最卓越的辩才,似乎也有木讷。
道德经名句及解释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道德经名句及解释 40句菁华(扩展1)
——道德经经典名句 60句菁华
1、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老子 《道德经》
2、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 《道德经》
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
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为道。 ——老子 《道德经》
5、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
6、无为,无我,无欲,居下,清虚,自然 《道德经》
7、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 《道德经》
8、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老子 《道德经》
9、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老子 《道德经》
10、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1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老子 《道德经》
1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1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14、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道德经》
1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16、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 《道德经》
17、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老子 《道德经》
1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19、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老子 《道德经》
20、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21、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22、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 《老子》
23、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是以圣人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24、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25、胜利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炫耀的人是喜好杀戮的人。喜欢杀戮的人,便不能于天下得志。 ——老子 《道德经》
26、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7、虚极静笃 ——老子 《道德经》
28、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9、过,则匆惮改。
30、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31、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3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3、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道德经》
34、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老子 《道德经》
35、上德不德而有德 下德不失而无德 ——老子 《道德经》
3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以无私成其私是否与佛教的无私之私相似?)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功遂,身退,天之道。 ——老子 《道德经》
37、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道德经》
38、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3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40、夫唯不争,故无尤。
4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老子 《道德经》
42、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而之。
4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4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45、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46、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47、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48、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49、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50、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5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52、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53、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54、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55、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56、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57、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58、我无欲,而民自朴。 ——出自第57章
59、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60、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道德经名句及解释 40句菁华(扩展2)
——道德经经典名句 50句菁华
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道德经》
2、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老子 《道德经》
3、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老子 《道德经》
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
5、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书经》
6、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老子 《道德经》
7、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 《道德经》
8、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列传》
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
10、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1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12、"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老子 《老子》"
1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4、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 《道德经》
15、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老子 《道德经》
16、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 《道德经》
17、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道德经》
1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老子 《道德经》
21、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22、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2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4、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不肖:不贵重、仿若愚钝、不可言说、无从分别等。)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王者为之下而为王)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是以圣人,被褐怀玉。(圣人之道唯一谦字而已,为人之道亦如此,怀玉如怀土,不因其贵而骄。) 知不知,上矣;不知知,病矣。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是以不病。?(需细细揣摩) ——老子 《道德经》
25、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老子 《道德经》
26、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老子 《道德经》
27、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28、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29、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 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混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澄?静之徐清; 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道德经》
30、静为躁君 《道德经》
31、治大国,若烹小鲜。
32、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33、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34、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35、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36、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7、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38、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39、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40、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41、生命,除了生命本身之外,一无所有。
42、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43、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44、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45、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46、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47、亲而誉之。 ——出自第17章
48、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49、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50、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道德经名句及解释 40句菁华(扩展3)
——《道德经》的经典名句 40句菁华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道德经》
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道德经》
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子《老子》
4、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道德经》
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道德经》
6、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道德经》
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为道。——老子《道德经》
8、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老子》
9、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老子《道德经》
10、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道德经》
11、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道德经》
12、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道德经》
1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道德经》
1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老子《道德经》
15、"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老子《道德经》"
16、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老子《道德经》
17、大道至简——老子《道德经》
18、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道德经》
19、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老子《道德经》
20、胜人者力,自胜者强。——老子《道德经》
21、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老子《道德经》
22、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老子《道德经》
23、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道德经》
2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道德经》
25、圣人处无为之事。——老子《道德经》
26、良买深藏若,君子盛德,容貌若愚。——老子《道德经》
27、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老子《道德经》
28、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道德经》
29、曲则全多则惑——老子《道德经》
30、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万物本有生灭,这是周行不始的规律)(而修道之法在虚静,虚心止静可以观万物象)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清修之人,守真朴之道,心无杂念,无欲无求,持一守中而能有所悟)——老子《道德经》
3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以观其妙有名万物之母以观其徼同出于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道德经》
32、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道德经》
33、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老子《道德经》
34、"无为则无心,无心则无欲,无欲则无求——老子《道德经》"
35、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老子《道德经》
36、天下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道德经》
3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道德经》
38、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老子《道德经》
39、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老子《道德经》
40、爱民治国,能无为乎?——老子《道德经》
道德经名句及解释 40句菁华(扩展4)
——成语及解释 100句菁华
1、乐极悲来:欢乐到了极点,将转而发生悲伤的事。同“乐极则悲”。
2、呕心抽肠:形容极度悲伤。
3、花明柳暗: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4、涕泗横流:眼泪鼻涕满脸乱淌。形容极度悲伤。
5、光天化日:比喻大家看得很清楚的地方。
6、鬼斧神工:形容技艺的精巧,似非人工之能为。(形容人工技艺的精巧)
7、含英咀华:比喻琢磨和领会诗文的要点和精神。
8、怙恶不悛:一贯作恶,不肯悔改。
9、万古长春:万古:千年万代,永远。永远像春天一样,草木翠绿,生机勃勃。比喻人的精神永远像春天一样毫不衰退或祝愿好事长存。亦作“万古长青”,“万古常青”,“万古常新
10、摧胸破肝:心肝断裂剖开。比喻极度悲伤和痛苦。同“摧心剖肝”。
11、祸起萧墙: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12、泣下沾襟:襟:衣服胸前的部分。泪水滚滚流下,沾湿衣服前襟。哭得非常悲伤。
13、集腋成裘:狐狸腋下的皮虽然很少,但是聚集起来就能缝成一件皮袍。比喻积少成多。
14、芝焚蕙叹:芝,蕙:同为香草名;焚:烧。芝草被焚,蕙草伤叹。比喻因同类遭到不幸而悲伤。
15、回春妙手:回春:使春天重返,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指医生医术高明。
16、噤若寒蝉:形容不敢作声。
17、眼花历乱:历乱:不清楚,混乱。形容看见美丽,复杂的色彩或繁复的事物而感到迷乱。
18、老泪纵横:纵横:交错。老人泪流满面,形容极度悲伤或激动。
19、摧心剖肝:摧:折。剖:划开。心肝断裂剖开。比喻极度悲伤和痛苦。
20、泥沙俱下: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
21、抛砖引玉:自谦之辞,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22、泣涕如雨:泣:低声哭;涕:鼻涕。眼泪像雨一样。形容极度悲伤。
23、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
24、如汤沃雪:像热水浇在雪上,比喻事情极容易解决
25、丧明之痛:丧明:眼睛失明。古代子夏死了儿子,哭瞎眼睛。后指丧子的悲伤。
26、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践。体,行。
27、九十春光:九十:指春季三个月,共九十天。指春天的美好光景。
28、狐死兔泣: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29、时乖运蹇:指时运不好
30、数典忘祖: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
31、韬光养晦: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32、欣喜若狂:欣喜:快乐;若:好象;狂:失去控制。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33、哀莫大于心死:心死:指心像死灰的灰烬。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34、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涅:黑土。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也会跟它一起变黑。比喻好的人或物处在污秽环境里,也会随着污秽环境而变坏。
35、百思不得其解:百:多次;解:理解。百般思索也无法理解。
36、百万买宅,千万买邻:比喻好邻居千金难买。
37、百闻不如一见:闻:听见。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38、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百足:虫名,又名马陆或马蚿,有十二环节,切断后仍能蠕动。比喻势家豪族,虽已衰败,但因势力大,基础厚,还不致完全破产。
39、邦以民为本: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种反映,认为万民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治国应以安民、得民作为根本。
40、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赶不上前面的,却超过了后面的。这是满足现状,不努力进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话。有时也用来劝人要知足。
4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42、不得已而用之:用:使用。没有办法,只好采用这个办法。
43、不登大雅之堂:大雅:高贵典雅。不能登上高雅的厅堂。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艺作品)。
44、不可同日而语: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比。
45、不能赞一词(辞):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提不出一点意见。形容文章非常完美。
46、不以一眚掩大德:以:因;眚:过失,错误;掩:遮蔽,遮盖;德:德行。不因为一个人有个别的错误而抹杀他的大功绩。
47、不知天高地厚: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深。形容骄狂无知。
48、不知有汉,何论魏晋:不知道有汉朝,三国魏及晋朝就更不知道了。形容因长期脱离现实,对社会状况特别是新鲜事物一无所知。也形容知识贫乏,学问浅薄。
49、步步生莲花:形容女子步态轻盈姿。
50、河东狮子吼:比喻妒悍的妻子发怒,并借以嘲笑惧内的人。
51、可见一斑: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清李汝珍《镜花缘》:“诸如此类,虽未得其皮毛,也略见一斑了。”季羡林《怀念母亲》“从这几段中,也可见一斑了。”
52、饮鸩止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53、目无下尘:眼睛不往下看,形容态度傲慢,看不起地位低的人。下尘,佛家语,凡尘,尘世,比喻地位低下者。
54、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
55、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56、相敬如宾: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如同对待客人一样。不能用来形容对宾客的恭敬。
57、络绎不绝:(用于人、马、车、船)前后相接,连接不断。
58、川流不息: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用于行人、车马,不能用于形容水。
59、耳濡目染:词语的主语只能是被感染者,而不能是感染者。
60、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
61、乾坤再造:乾坤:天地。再造天地,即重建江山。
62、撼天震地:撼:摇动;震: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
63、靦颜天壤:靦颜:表现出惭愧的脸色;天壤:天地,指人世间。形容丧失气节,厚着脸皮活在世上。
64、四海为家:原指帝王占有全国。后指什么地方都可以当作自己的家。指志在四方,不留恋家乡或个人小天地。
65、玄黄翻覆:玄黄:天地之色。天翻地覆。形容动乱极大。
66、钟灵毓秀:钟:凝聚,集中;毓:养育。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指山川秀美,人才辈出。
67、一阳复始:古人认为天地之间有阴阳二气,每年到冬至日,阴气尽,阳气又开始发生。指春天又到来了。
68、天愁地惨:天地都感到愁苦、凄惨。形容极其悲惨(多用作渲染气氛)。
69、哀感天地:形容极其哀痛,使天地都为之感动。
70、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旧时指人不替自己打算,就会为天地所不容。
71、撼天动地:撼: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
72、天地经纬:指天地间理所应当、无可非议的道理。引申为以天地为法度治理天下。
73、颠乾倒坤:乾坤:指天地。能把天地颠倒。形容本领非常大。
74、森罗万象:森:众多;罗:罗列;万象:宇宙间各种事物和现象。指天地间纷纷罗列的各种各样的景象。形容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
75、浓眉大眼 形容眉目端庄,富有生气。多指男子。
76、负气含灵 指有生气和灵性的人。
77、心花怒放 怒放:盛开。心里高兴得象花儿盛开一样。形容极其高兴。
78、喜出望外 望:希望,意料。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79、闪烁其词 :形容说话吞吞吐吐,躲躲闪闪。
80、亲痛仇快 做事不要使自己人痛心,使敌人高兴。指某种举坳只利于敌人,不利于自己。
81、惊喜欲狂 既惊又喜,高兴得都要发疯了。形容喜出望外,过于兴奋的情壮。
82、通宵达旦:从天黑到天亮。
83、不辍劳作:不停止劳动。辍:停止。
84、无可奈何:没有办法可想。
85、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冲:要冲。(重要道路会合的地方)
86、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应有尽有。
87、抱残守缺——抱,坚持不放。守住陈旧、残破的东西,不肯放弃。原来比喻泥古守旧,现在比喻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
88、半斤八两(贬)——旧制一斤合十六两,半斤等于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错例〗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95)
89、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90、不法常可——常可:永久不变的道理,成规。不盲目效法因袭历来所认可的事。
91、不易之论——易,更改。形容论断或意见完全正确。
92、不情之请——不合情理的请求,用作谦词。
93、不可收拾——原意是没法归类整顿,后形容事物败坏到不可救药的地步。〖错例〗他出了一部描写农民现状的小说《空槐》以后,便一发不可收拾。(褒贬误用)
94、不遗余力——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正例】为了这个新产品的问世,他可是不遗余力,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了成功的喜悦。(01春)
95、不修边幅——边幅:本指布帛的边缘,借以比喻人的仪表、衣着、生活作风。原来形容不拘小节。后来形容不注意衣衫、容貌的整洁。
96、不可理喻(贬)——喻,使明白。没法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蛮不讲理。〖错例〗好好一个连长他不当,却自愿到一个负债近百万的服装厂当厂长,大家都觉得不可理喻。
97、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即,接近。
98、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常被误解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或作品一般化,没有特色。〖错例〗我校这次喜庆“*”晚会的小品除《要钱》外,其他的都不瘟不火,很难令观众满意。
99、步步为营——营,军队驻扎的地方。军队每前进一步就设置一道营垒。①形容进军谨慎。②今也比喻行事谨慎稳妥。
100、百身何赎——百身,意为死一百次;何,怎么;赎,抵罪。意思为自身死一百次也换不过来。比喻对死者极其沉痛的哀悼。
道德经名句及解释 40句菁华(扩展5)
——*成语大会成语及解释 50句菁华
1、坐井观天: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唐·韩愈《原道》
2、远见卓识:解缙之才,有类东方朔,然远见卓识,朔不及也——名·焦靖《玉堂丛话·调护》
3、血气方刚: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春秋·孔子《论语·季氏》
4、见贤思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春秋·孔子《论语·里仁》
5、穷途末路:阮籍常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晋书·阮籍传》
6、敬谢不敏:赵文子不德而以隶人之垣以赢诸侯,使士文伯谢不敏焉——《左传·襄公》
7、蓬头垢面: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何必蓬头垢面,然后为贤——《魏书·封轨传》
8、良药苦口:孔子曰:良药苦于口,利于病;忠言逆于耳,利于行——《孔子家语》
9、豆蔻年华:聘聘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唐·杜牧《赠别》
10、妄自菲薄:诚宜开张圣听,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三国·诸葛亮《前出师表》
11、摧枯拉朽: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耿弇传》
12、想入非非:如存不存,若尽不尽,如是一类,名为非想非非想处。
13、返老还童:日服千咽,不足为多,返老还童,渐从此矣——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六十·诸家气法》
14、见异思迁: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国语·齐语》
15、睡眼惺忪:形容刚睡醒,眼神模糊不清。
16、一日三秋:一天不见,就如同过了三年。后用来形容十分思念。
17、罪有应得:指犯了罪所受的惩罚是应该的,没有被冤枉。
18、*地青云:比喻一下子升到了很高的地位。
19、物议沸腾:议论纷纷,指舆论强烈。
20、空空如也:本指一无所知。或多指空空的,什么都没有。
21、丑态百出:各种各样的丑恶样子都表现了出来。
22、通衢广陌:四通八达的宽广的道路。
23、【抱瑜握瑾】瑜、瑾:美玉。比喻具有纯洁高尚的品德。
24、【春风沂水】原意是大人和儿童在沂水洗个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指放情自然,旷达高尚的生活乐趣。
25、【道高德重】道德高尚,很有威信。
26、【德配天地】指道德可与天地匹配。极言道德之高尚盛大。
27、【高风亮节】高风:高尚的品格;亮节:坚贞的节操。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28、【高情远意】高、远:形容高尚;情、意:情趣。高尚的品格或情趣。
29、【天寒地冻】形容天气极为寒冷。
30、【岁暮天寒】指年底时候的寒冷景象。
31、【寒附火者】因为寒冷而靠着火取暖的人。
32、【唇亡齿寒】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33、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34、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35、耳熟能详:听得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36、否极泰来:坏的到了尽头,好的就来了。
37、功败垂成:在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多含惋惜意)
38、光天化日:比喻大家看得很清楚的地方。
39、皓首穷经:皓首,白头,钻研经典到老
40、怙恶不悛:一贯作恶,不肯悔改。
41、见贤思齐:见到好的,优秀的,就向其学习,向其看齐。
42、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43、开卷有益:读书就有收获。开卷,打开书本,借指读书。
44、目无全牛: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十分纯熟的地步。(褒义词)
45、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车子却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46、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指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47、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 无缺。
48、如汤沃雪:像热水浇在雪上,比喻事情极容易解决
49、尸位素餐:空占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
50、师心自用: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道德经名句及解释 40句菁华(扩展6)
——《四书五经》经典名句 40句菁华
1、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2、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3、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4、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5、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6、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
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8、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9、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10、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1、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12、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1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
14、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6、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17、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18、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养遵循道就叫做“教”。
1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2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习知识而又能经常去复习、练习,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事么?有朋友远道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么?
21、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三十岁开始自立,四十岁面对一切事情都能明白其中之理而不被迷惑,五十岁了解宇宙自然之理,六十岁时对别人所说的话能分清是非,七十岁便能随心所欲、随意而为,但一切行为都不会超越规矩准则的。
2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聪明的人喜爱水,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的人活跃,仁德的人沉静。聪明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2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人一路同行,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好的地方向他们学习,不好的地方自己如果有就要改正。
24、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聪明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25、侮慢自贤,反道败德。
26、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27、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28、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
29、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
30、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3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32、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33、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
34、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35、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3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7、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3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9、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道德经名句及解释 40句菁华(扩展7)
——老子道德经的经典哲理签名 40句菁华
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2、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老子《道德经》
3、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老子《道德经》
4、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老子
5、清净则天下正——老子
6、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老子
7、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老子《道德经》
8、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译文:不只是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更能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反而能长期有所长进。自己不要别人争利,那么所有人都会为你让路。)——老子《道德经》
9、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寿者,有百分之三十;短命者,有百分之三十;本可长寿而因自己行为不当跳入死地的也有百分之三十。)——老子《道德经第五十章》
10、"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老子《道德经》"
11、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老子
12、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13、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老子《道德经》
14、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15、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16、清净为天下正。
17、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18、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19、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2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蔂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1、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23、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24、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25、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26、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道德经》
27、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道德经》
28、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
30、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
31、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道德经》
3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
33、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道德经》
34、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人间世》
35、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大宗师》
36、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
37、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
38、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39、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庄子·知北游》
40、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庄子刻意》
道德经名句及解释 40句菁华(扩展8)
——道德经名言警句 40句菁华
1、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2、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3、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5、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6、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7、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8、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9、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0、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1、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2、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3、治人事天,莫若啬。
14、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15、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16、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17、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8、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19、良买深藏若,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20、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2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2、吾心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23、圣人退起身而使其身先,外起身而使其身存。
24、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25、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26、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
27、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28、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29、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30、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3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3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33、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34、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35、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36、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37、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38、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39、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40、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道德经名句及解释 40句菁华(扩展9)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30句菁华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2、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3、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4、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5、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6、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7、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
8、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9、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10、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11、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
12、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13、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
14、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15、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16、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17、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18、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19、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20、高祖兴,汉业建。至孝*,王莽篡。
21、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22、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
23、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24、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25、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26、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
27、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28、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29、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30、彼虽幼,身已仕。有为者,亦若是。
道德经名句及解释 40句菁华(扩展10)
——三字经原文及全文解释 30句菁华
1、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2、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3、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
4、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5、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
6、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7、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8、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9、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10、四书熟,孝经通。如六经,始可读。
11、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12、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13、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14、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15、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16、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17、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18、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19、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20、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21、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22、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23、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
24、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
25、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26、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27、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28、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29、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30、彼虽幼,身已仕。有为者,亦若是。
成语及解释 100句菁华道德经经典名句 60句菁华成语及解释 50句菁华道德经经典名句 50句菁华《道德经》的经典名句 40句菁华三字经全文解释及故事 40句菁华但是的解释及造句 40句菁华名言警句及解释 40句菁华形容年迈的成语及解释 40句菁华感到词语解释及造句 40句菁华描写说话的成语及解释 40句菁华由于的解释及造句 40句菁华经典古诗词名句及解释鉴赏 40句菁华老子道德经的经典哲理签名 40句菁华道家经典名句解释 40句菁华道德经名言警句 40句菁华道德经中最励志的句子 40句菁华道德经典语录 40句菁华道家经典名句及解释 40句菁华马的成语及解释 40句菁华《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30句菁华《三字经》全文解释 30句菁华《三字经》原文及全文解释 30句菁华三字经全文解释 30句菁华三字经朗读及解释 30句菁华三字经原文与解释 30句菁华三字经最全解释 30句菁华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30句菁华三字经原文及全文解释 30句菁华
新年贺卡祝福语 400句菁华表达元宵节快乐的微信祝福语摘录 100句菁华高质量朋友圈文案 100句菁华三伏天祝福语 60句菁华中考发的说说朋友圈 60句菁华企业环保的口号摘录 60句菁华元旦送给老师的祝福语 60句菁华感恩老公的句子 60句菁华新年适合发qq空间的说说 60句菁华闺蜜婚礼祝福语句简短唯美 60句菁华世界上最感人的句子 50句菁华两岁宝宝生日祝福语 50句菁华乔迁的祝福语 50句菁华保持健康长寿的经典句子 50句菁华元宵节简短贺词 50句菁华单位员工工作守则 50句菁华感恩的心情语录说说 50句菁华生日八字祝福语 50句菁华
优美的句子大全10字 40句菁华企业形象的广告宣传语 40句菁华幽默交通安全警示语 40句菁华形容女子美丽诗词 40句菁华形容江南美景的唯美句子 40句菁华手艺的谚语 40句菁华新年寄语展望一句话 40句菁华早上吸引朋友圈正能量的句子 40句菁华最新三月你好心情唯美文案 40句菁华森林防火提示语 40句菁华清明节网络扫墓寄语 40句菁华踏春文案 40句菁华超龄儿童节搞笑经典语句 40句菁华适合一家人的五一出游朋友圈文案 40句菁华2020年鼓励士气的比赛口号锦集 30句菁华2021圣诞节气氛的情感文案 30句菁华2021年元宵节的祝福语正能量 30句菁华2022五一劳动节经典的快乐祝福短信 30句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