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2-03 00:00:00
1、不睹:指看不到的地方。
2、发:发动,显现。
3、达道:通途,通达之路,即共同之道、普遍的原则。
4、育:发育成长,生生不息。
5、知:通“智”。过:超过限度。
6、期(jī)月:满一月,整月。
7、回:指颜回,孔子的弟子,字子渊。
8、抑:抑或,还是,疑问语气。而:即“尔”,你。
9、报:报复。无道:蛮横无理。
10、不变塞:不改变穷困时的志向。塞,穷困。
11、遁世:退世隐居。见知:被人知晓。
12、费:广大。隐:细微。
13、远:远离。
14、丘未能一焉:我一件也没有做到。丘,孔子的名。此夫子自称。
15、慥(zào)慥:忠厚老实的样子。
16、行险:冒险。徼幸:贪求非分的东西。
17、好合:和睦。鼓:弹奏。
18、微之显:鬼神之事本是隐微的,但又是显现于万物的。
19、诚:真实无妄。掩:遮掩,掩盖。
20、文王:指周文王,姓姬,名昌,周武王即位时追谥为“文”。
21、作:这里指创业。述:指继承。
22、春秋:这里指春秋两季祭祀祖先的时节。
23、序爵:按爵位高低排序。
24、布:布列,记录。方策:古时书写用的简牍。
25、朝聘:古时诸侯见天子之礼。每年一见为小聘,三年一见大聘,五年一见为朝聘。
26、跲(jiá):绊倒,引申为不顺畅。
27、妖孽:妖怪,即不祥的凶兆。
28、成己:自我完善。
29、不显:据朱熹注:不显犹言岂不显也。一说“不”通“丕”,“不显”即“大显”。
30、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缪:通“谬”,谬误。
31、宪章:遵从,效法。文武:指周文王、周武王。
32、错行:交错运行。
33、齐庄中正:整齐、庄重、中庸、正直。
34、文理密查:文字条理周密而明辨。
35、蛮貊(mò):*北貊,古代对边远地区少数民族之称。
36、队:通“坠”。
37、经:理出头绪加以分别。纶:排列同类加以综合。经纶:本意为整理丝线,引申为治理。
38、肫(zhūn)肫:诚恳的样子。
39、鈇(fū)钺(yuè):古时军中用于行刑的斧子,又称“斧钺”。
40、百辟(bì):众多诸侯。刑:通“型”,效法。
中庸原文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中庸原文 40句菁华(扩展1)
——中庸名句 40句菁华
1、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2、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3、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4、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5、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
6、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7、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
8、书者,述也,以载道,以寄情,以解惑,以明智。
9、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
10、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11、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
12、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13、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
14、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15、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16、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17、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18、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19、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20、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
21、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22、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23、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24、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25、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
26、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27、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28、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29、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30、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31、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
32、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33、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34、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35、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
36、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诚者自诚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
37、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38、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39、至诚之道,可以前知。
40、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中庸原文 40句菁华(扩展2)
——国学经典诵读《大学》原文 40句菁华
1、《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2、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3、止于:处在。
4、齐其家:将自己家庭或家族的事务安排管理得井井有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家业繁荣的意思。
5、修其身:锻造、修炼自己的品行和人格。
6、格物:研究、认识世间万物。
7、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壹是:全部都是之意。本:本源、根本。
8、末:与“本”相对,末节之意。
9、闲居:单独在家中,独处。
10、润身:修炼自己。
11、琢、磨:雕琢打磨玉石。这里用来比喻研究学问,修养品德。
12、《诗》:此指《诗经·周颂·烈文》。
13、乐其乐:安享他的快乐。
14、此以:所以。没世:过世之意。没,通“殁”。
15、《大甲》:即《太甲》,是《尚书·商书》中的一篇。
16、顾:顾念之意。諟(shì):此。明命:坦荡正义的禀性。
17、《帝典》:即《尧典》,是《尚书·虞书》中的一篇。
18、畿(jī):指都城和周边地区。
19、《诗》此指《诗经·小雅·绵蛮》。
20、犹人:和别人一样。
21、哀矜:同情怜悯之意。
22、贪戾:贪婪暴戾。
23、机:古代弓箭上的机关,这里指的是关键。
24、桀纣:桀:夏代的最后一位君主,残暴至极。纣:商代的最后一位君主。两人与尧舜相对,是古代暴君的代表。
25、诸:“之于”的合音词。指具有这些善德。
26、宜兄宜弟:是尊敬兄长、爱护兄弟之意。
27、《诗》:此指《诗经·曾风·鸬鸠》。
28、正:匡正,教正。四国:四方各国。
29、僇(lù):杀戮之意。
30、峻:大。不易:不易保有。
31、争民:民众互相争斗之意。施夺:抢夺财富。
32、常:恒常留驻一方。
33、违:阻碍之意。俾(bǐ):使得。
34、迸:驱逐之意。四夷:东南西北各方之夷。夷是古代东方的百姓。
35、退:黜退。
36、好(hào)人之所恶(wù):喜好众人所厌恶的。
37、食:享用。
38、孟献子:鲁国的大夫,姓仲孙,名蔑。
39、百乘之家:家中有一百辆车,是古代的大家族,通常是有封地的诸侯王。
40、盗臣:指盗窃公家财物的家臣。
中庸原文 40句菁华(扩展3)
——中庸短句 30句菁华
1、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2、书者,述也,以载道,以寄情,以解惑,以明智。
3、君子,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
4、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5、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6、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7、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8、成己,仁也;成物,知也。
9、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10、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11、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12、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出处。
13、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14、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15、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16、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1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18、唯天下至诚,方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
19、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20、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21、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
22、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
23、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24、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25、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26、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27、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28、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29、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30、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原文 40句菁华(扩展4)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原文及译文 40句菁华
1、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赵国君主,名何。
2、上卿:战国时期诸侯国大臣中最高的官位。
3、舍人:有职务的门客。
4、秦昭王:即秦昭襄王,名则。
5、亡走燕:逃到燕国去。
6、幸于赵王:被赵王宠爱。幸,宠幸。
7、乃:却,竟然。
8、曲:理屈,理亏。
9、斋戒:古人祭祀之前,一定要沐浴更衣,节制饮食,表示虔诚,叫做斋戒。
10、睨(nì):斜视。
11、广成传(zhuàn):广成,宾馆名。传,传舍,宾馆。
12、缪公:即秦穆公。缪,同“穆”。
13、毕礼而归之:举行完廷见的外交大礼然后送他回国。
14、为好:修好。
15、欲毋行:想不去。
16、刃:刀锋。这里是杀的意思。
17、为秦王寿:祝秦王长寿,指向秦王献礼。
18、盛设兵:多布置军队。
19、舍人:指蔺相如的门客。
20、用事者:当权管事的人。
21、纵:纵容,放纵。
22、坚壁:坚守营垒。
23、鈇质:义同“斧质”,见前注。鈇,铡刀或斧头。
24、距:同“拒”,抵御。
25、难(nàn):驳难,反驳。“不能难”的意思是不能驳倒。
26、将括:让赵括为将。
27、易置:撤换。
28、见:见解。
29、矢:同“屎”。
30、便宜:按照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31、莫府:即幕府。莫,同“幕”。古代将帅出征时,办公机构设在帐幕中,称为幕府。后世地方最高的文武官员的官署也称为幕府。
32、辄(zhé):立即。
33、强:勉强。
34、悉:全部。
35、勒:组织起来。
36、陈:同“阵”。
37、东胡:部族名,在匈奴之东,故称东胡。是后世乌桓、鲜卑的祖先。
38、林胡:部族名,活动地区在今山西朔县以北至内蒙古境内。
39、微捕:暗中查访,缉捕。
40、处死:如何对待死。处,处理,对待。
中庸原文 40句菁华(扩展5)
——小石潭记原文 40句菁华
1、小丘:在小石潭东面。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2、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环,玉佩相碰击的响声,佩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鸣,使动用法,使…鸣。心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3、卷(quán)石底以出:石底部分翻卷出水面。以,连词,表承接,相当于“而”.
4、为坻(chí):为,成为。坻,水中高地
5、翠蔓:翠绿的藤蔓。
6、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直射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下,向下。澈,穿过,透过。
7、其岸势犬牙差互:其,那。势,形状。犬牙差(cī)互,像狗牙那样互相交错。犬牙,名词作状语,象狗的牙齿一样。
8、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凄,使动用法,使…凄。寒,使动用法,使…寒。
9、小丘:小山,在小石潭东面。
10、篁(huáng)竹:竹林。篁,竹林,泛指竹子。
11、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16.坻:水中高地。
1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cēn cī)披拂: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13、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14、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空:在空中。皆:全,都。
15、佁然不动:(鱼影)静止呆呆地一动不动。佁(yǐ)然,呆呆的样子。
16、乐:玩乐。
17、其岸势犬牙差互:势:形势。(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牙一样参差不齐。犬牙:像狗牙一样。差:交错。 其:那。
18、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不可以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小石潭的情况便离开了。 居:停留。之:代游小石潭这件事。而:表顺承。去:离开。
19、隶而从者:跟着同去的。 隶:附属,随从。而:表修饰。 从:跟随,动词。
20、篁(huáng)竹:竹林。篁,竹林,泛指竹子。
2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cēn cī)披拂: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2、布:古义:映,显现。(影布石上)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23、以为:古义:把……当作(全石以为底)今义:认为等。
24、可:(1)大约。表示估计数目。(潭中鱼可百许头)(2)可以,能够。(明灭可见;不可久居)
25、从:(1)介词,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跟随。(隶而从者)
26、清:(1)形容词,清澈。(水尤清冽)(2)形容词,凄清。(以其境过清)
27、而:不译,(1)表承接关系。(乃记之而去)(2)表并列关系。(隶而从者)(3)表修饰关系。(潭西南而望)
28、游:(1)游动。(皆若空游无所依)(2)游览。(同游者)
29、下见小潭。下: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下。
30、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31、俶尔远逝。远:形容词作状语,向远处。
32、隶而从者。隶:名词作动词,作为随从。从,跟从。
33、近岸。近:形容词用作动词,靠近。
34、如鸣珮环(正确语序:如珮环鸣)好像人身上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35、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3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比喻)*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它的源头。
37、心乐之。(省略主语“我”)我心里感到很高兴。
38、移步换景
39、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40、情感浓重复杂
中庸原文 40句菁华(扩展6)
——《琵琶行》 的原文 30句菁华
1、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3、在这首长诗当中,诗人是用哪一个诗句将这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
4、诗人被贬到此地后基本上做到了“恬然自安”,是什么导致了他的情感波动。
5、为什么听到京都声后,能激起白居易如此强烈的愤懑,忧郁之情?
6、音乐并不象高耸入云的山峰,奔腾不息的河流,翁郁苍翠的林木那样形象可感,它有声无形,缥缈难以捕捉,历代用诗歌来表现音乐的作品很少,堪称精品的就更罕见。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对音乐的描写可以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可谓描写音乐的极品,自唐以来历咏不衰,实乃千古绝唱,现在我们就来欣赏它。
7、读了这一段,你能想到当时是怎样的社会现实?
8、关于小序:
9、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诗意的难点。
10、背诵前两段。
11、歌、行、引
12、词类活用
13、诗文通过叙事,塑造了那几个人物形象?其共同点是什么?
14、全文写到作者一共听见几次琵琶曲?简要分析。
15、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弹奏之技艺高超之外,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感情。琵琶女是带着感情了弹奏的,而诗人也是带着感情来听、来描摹的。找出有关演奏情感的句子。
16、“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用原诗文回答,齐读相关诗句,感受“沦落”之情)
17、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
18、“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19、描写琵琶乐时,诗人成功地运用了一连串的比喻,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不仅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而且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20、赏析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
21、赏析最后一段。
22、在这首长诗(叙事诗)当中,诗人一共塑造了几个形象?
明确:两个:琵琶女、诗人
23、联结奏者与听众的感情,作知音知己的见证。如果说乍闻琵琶时,诗人是充当一名妙解音律的知音的角色,那么在听完琵琶女自叙身世后,诗人与琵琶女就颇有知己的感觉。知音者,既能知曲调,又能赏指法,更能听出弦外之音,曲中之情,甚到胜过有声的无声。而知已呢,则有相似的经历、相通的情感、相同的感慨,能相互从对方的身上看见自己的影子。“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知己之慨,形诸笔端,跃然纸上。诗人甚至会觉着自己就是琵琶女。自屈原始,诗人们时以美人喻己,自矜自赏,自伤自怜,其中尤以杜甫的《绝代有佳人》为最。“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多么敏感、细腻的形象!自居易从“名属教坊第一部”,“妆成每被秋娘妒”的琵琶女身上,不是分明看见了才美德洁、心比天高的自己么?当琵琶女凄切自诉:“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时,诗人“始有迁谪意”,仿佛被人遗弃在明月下的沧海,四顾唯茫茫,谛听而瑟瑟,一种闲愁对一轮明月,此思也无涯,此恨也绵绵。身世之悲,际遇之慨。被青天绾系,绾成一个心结叫明月。
三轮月,或清冷,或沉默,或孤单寂寞,让我们觉得除舟中诸人外,还若有人在焉。谁呢?月呀。月可以是我,可以是你,也可以是他——谁注目寄情于月,月就是谁。月可以说她冷心,也可以说她热肠;可以说她无言,也可以说她言无尽;可以说她寂寞孤独,也可以说她邀人把酒。总之,如果把月单看成一个客观事物,甚或是一个涵义丰富的意象,都是不够的,她是一个人(特别是诗人)主观的外化,是秋江琵琶图里不可或缺的一员。有秋风明月为伴。此夜必定富有诗意。
四、总结。
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父,是音乐把他们联系了起来;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又是因为音乐,让他们再次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这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正如史君同学所说的——诗人白居易也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仄仄地走进了经典,他那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永远都无法抹去。
五、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
教学目标
24、诗文通过叙事,塑造了那几个人物形象?其共同点是什么?
明确:塑造了琵琶女和诗人自己两个形象。共同点为“同为天涯沦落人”。
25、全文写到作者一共听见几次琵琶曲?简要分析。
明确:一共三次。
第一次,闻声不见人,情相触;
第二次,见人再问声,情相通;
第三次,知人重闻声,情相融。
26、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体会叙事诗的抒情艺术。
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由“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导入。
二、诵读鉴赏:
(一)范读全诗,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二)讨论精讲,点拨要点
27、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共同点?
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
28、“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音乐(琵琶声)。
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
枫叶四弦秋,枨(chéng,触动)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句(gōu ,勾)留江上别离情。
29、赏析诗人是如何将“仙乐”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来的。
点拨:诗人运用一连串的比喻来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用音强、音高、音色、节奏,旋律各不相同的十多种声音来比喻四根琴弦所发出的不同乐声:“如急雨”“如私语”“莺语花底”“泉流冰下”“冰泉冷涩”“银瓶乍破”“刀枪鸣”“如裂帛”等等,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不仅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而且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此外,还用“嘈嘈”“切切”等象声和“间关”“幽咽”等双声词来描摹琵琶声,更增加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感。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没有消失。诗人又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30、赏析最后一段。
点拨:“我”的诉说,反转来又拨动了琵琶女的心弦,当她又一次弹琵琶的时候,那声音更加凄苦感人,因而反过来又激动了“我”的感情,以至热泪直流,湿透青衫。
《赤壁之战》的原文及译文 60句菁华《赤壁之战》的原文及译文 50句菁华《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原文及译文 40句菁华中庸名句 40句菁华傅雷家书原文摘抄 40句菁华劝学原文及翻译 40句菁华国学经典诵读《大学》原文 40句菁华小石潭记原文 40句菁华逍遥游课文原文 40句菁华醉翁亭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40句菁华《种树郭橐驼传》原文及欣赏 30句菁华《六国论》原文及译文 30句菁华《离骚》高中课文原文 30句菁华《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30句菁华《琵琶行》 的原文 30句菁华《三字经》原文及全文解释 30句菁华《逍遥游》课文原文 30句菁华《三字经》全文原文 30句菁华三字经原文与解释 30句菁华三字经原文及全文解释 30句菁华中庸里的诗句 30句菁华中庸名句经典语录 30句菁华中庸短句 30句菁华
分手后的签名 150句菁华幼儿园小班的教师寄语 60句菁华感谢相遇感谢陪伴句子 60句菁华除夕夜迎新年祝福语 60句菁华七夕公众号文案 50句菁华三月再见四月你好文案 50句菁华中秋祝福语简洁大气 50句菁华为高考加油的短小精悍的句子 50句菁华五月走了六月来了的说说 50句菁华优美的生日祝福语 50句菁华倒计时高考祝福语 50句菁华元旦英语祝福语 50句菁华关于幸福爱情的说说 50句菁华周末愉快问候语 50句菁华小学生清明缅怀先烈寄语 50句菁华最美早上好温馨问候语 50句菁华甜蜜爱情句子 50句菁华生日短信祝福 50句菁华
给对象新年微信文案 50句菁华趁着年轻奋斗的句子 50句菁华跟女朋友道歉的句子 50句菁华五一劳动节放假通知 40句菁华人生的意义名人名言 40句菁华六月经典的励志语录 40句菁华初中化学必背重点知识归纳 40句菁华小学毕业教师给学生的寄语 40句菁华工作压力大的句子 40句菁华座右铭格言 40句菁华心碎了的说说 40句菁华情人节我们一起过文案 40句菁华新年送红包祝福语 40句菁华朋友圈心情不好的句子 40句菁华祝母亲节快乐的另类祝福语 40句菁华腊八问候祝福语 40句菁华2022五一劳动节经典问候语简短 30句菁华2022.02.22发的可可爱爱的祝福语 30句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