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句子 >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30句菁华

日期:2022-12-03 00:00:00

1、显微镜的应用

2、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有关的。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细胞核最先分成两份,然后是细胞质,最后是细胞膜和细胞壁)。形成的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

3、细胞分化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组织。组织是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P62)。

4、区分常见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根、茎、叶的分化。(大气中90%的氧气来源于藻类植物的光合作用)

5、种子萌发的条件:

6、一朵花中主要结构是花蕊(雄蕊和雌蕊),雌蕊下部的子房里有胚珠。当植物经过开花、传粉、*后,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成为果实。其中子房自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的*卵发育成种子里的胚。

7、导管的功能:向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向下运输有机物。

8、玉米的果穗常有缺粒的,向日葵的子粒常有空瘪的,主要是由于传粉不足引起的,因此人们常常给植物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9、植物细胞结构名称及功能:

10、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

11、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注意是否是绿色部分,如洋葱内表皮细胞就没有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

12、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13、常见的软体动物有:

14、现存的动物约有150多万种,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分为两类。

15、能在水中呼吸;

16、鱼的身体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鱼在水中运动时遇到的阻力。

17、气泡:中间白亮四周黑的圆形或者椭圆形结构。

18、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19、生物能进行呼吸

20、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21、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2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2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24、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最稳定的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25、右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26、、肺(1)位置:胸腔内,左右各一

27、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8、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

29、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

30、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聚更多,譬如日本的水吴病。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30句菁华扩展阅读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30句菁华(扩展1)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学习生物学知识要重在理解,勤于思考。

2、什么是种间关系?

3、什么是互利共生?

4、什么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5、互利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互相依赖,彼此有利,即使分开,都能很好生活的现象。

6、减数第一次_减数第二次_间通常没有间期,染色体不再复制。

7、大多数真核细胞通常有一个细胞核,但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有的细胞有多个细胞核。

8、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9、大脑的高级功能:言语区: S区(不能讲话)、W(不能写字)、H(不能听懂话)、V(不能看懂文字)

10、激素调节的实例

11、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2、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如下假说: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生物体再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13、基因分离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的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

14、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过程中,在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5、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

16、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17、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举例:(腌制糖醋蒜,红墨水测定种子发芽率,判断种子胚、胚乳是否成活)

18、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样方法(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标志重捕法(运动能力强的动物)

19、在内环境中发生和不发生的生理过程

20、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

21、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期,细胞核内长丝状的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就形成了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见的染色体。

22、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23、下图是初次免疫反应和二次免疫反应过程中抗体浓度变化和患病程度曲线图,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24、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25、1859年达尔文进化论

26、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27、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28、活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关系。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2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30、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31、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32、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33、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限度。

34、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35、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36、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37、血糖*衡的调节

38、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细菌.病毒.人体中坏死.变异的细胞.组织)

39、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

40、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30句菁华(扩展2)

——《基因的本质》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30句菁华

1、无机盐: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在,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铁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动物缺钙会抽搐),维持酸碱*衡,调节渗透压。

2、可溶性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

3、多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有几个氨基酸叫几肽。

4、脱氧核糖核酸(DNA):它是核酸一类,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是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此外,在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有少量DNA。

5、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以红细胞为例:红细胞膜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6、细胞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细胞内含有液泡、叶绿体

7、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8、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叫做DNA的有机物。DNA存在于细胞核中。

9、在发育过程中,某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10、人体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11、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12、概念及其反应式

13、生物进化方面:

14、现实意义: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解决粮食短缺问题。主要应满足光合作用所需条件,内部条件——植物所需的各种矿质元素、光合作用的面积(适当密植),外部条件——充足的原料(CO2和H2O)、适宜的光照、较长的光合作用时间。

15、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的细胞器是叶绿体、中心体、液泡。

16、生理活动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线粒体(通过有氧呼吸产生)、线粒体(通过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产生)、高尔基体(植物细胞壁的合成)、核糖体(脱水缩合形成肽链)。

17、膜结构之间的联系;直接联系;内质网向内与外层核膜相连,向外与细胞膜相连,代谢旺盛时,内质网膜与线粒体外膜相连。间接联系:内质网以“出芽”方式形成的小泡,可以和高尔基体融合,高尔基体以同样方式形成的小泡可和细胞膜融合。

18、催化细胞内的生理生化反应)

19、水污染的危害:

20、土壤污染的危害:

21、噪声污染的危害:损伤听力,干扰睡眠,诱发多种疾病,影响心理健康。

22、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3、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24、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25、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作用。

26、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7、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8、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9、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30、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30句菁华(扩展3)

——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 30句菁华

1、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没有系统,直接由六大器官构成植物体!

2、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有分裂能力,存在于根尖,形成层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导无筛有)等

3、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目镜看到的是倒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10X30=300

5、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标本朝右上方移动,在视野看到的物像朝左下方移动。

6、载玻片上写着‘上下’,视野里看到的是‘’。方法:把写着‘上下’的纸片左旋(或右旋)1800。

7、染色:使细胞结构更清楚,但影响活细胞的生物活性,甚至使活细胞死亡;观察活的细胞及其生物活性时不应染色。

8、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叶绿体(植物有)和线粒体(动、植物有)是能量转换器。

9、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离开活细胞通常变成结晶体。

10、种子萌发过程中,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11、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因为该区长有大量的根毛。

12、在植物体内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通道是导管;运输有机物的通道是筛管。

13、庄稼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包括水、无机盐、有机物(光合作用合成),其中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缺氮时叶片发黄,植株矮小瘦弱,严重时叶脉淡棕色;缺磷时植株特别矮小,叶暗绿色并出现紫色;缺钾时茎杆软弱,叶边缘呈褐色。

14、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和植物气体交换的“窗口”,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

15、木本植物的茎可以不断长粗,因为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有形成层,所以嫁接时,要确保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接穗才能成活。

16、19世纪30年代,两位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建了细胞学说,*将它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7、呼吸作用: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发生在动植物细胞的线粒体)

18、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无机盐、水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19、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0、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

21、遗传信息:*卵内具有指导身体发育的全部信息,这些信息是由父母传下来的,因而叫做遗传信息

22、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克隆羊的实例说明,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23、细胞的分裂使细胞的数目增多,细胞的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

24、生态系统

25、显微镜的应用

26、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植物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特有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总之,细胞是物质、能量、信息的统一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7、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28、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29、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

30、19世纪30年代,两位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建了细胞学说,*将它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30句菁华(扩展4)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 50句菁华

1、转录:

2、翻译:

3、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叫做~。

4、警戒色: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

5、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既有普遍性又有相对性。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够影响环境。

6、种群密度的测定:对于动物采用标志重捕法,其公式为种群数量N=(标志个体数X重捕个体数)/重捕标志数.

7、海洋生态系统: 整个海洋,类型多,分布各异; 微小浮游植物为主,有大型藻类,各类动物集中于200以上水层,底栖动物适应性特殊。

8、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叫做~。

9、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10、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输入能量)。

11、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流动是单向,不循环的,是逐级递减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可以反复出现,循环运动。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

12、生物圈II号”实验失败说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难以像真正的生物圈那样,长期保持相对稳定,具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3、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抵抗力稳定性较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较低,反之亦然。

14、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肌肉毛发)

15、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质体。

16、生理活动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线粒体(通过有氧呼吸产生)、线粒体(通过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产生)、高尔基体(植物细胞壁的合成)、核糖体(脱水缩合形成肽链)。

17、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

18、质壁分离产生的原因:

19、细胞代谢的概念: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20、有氧呼吸

21、有氧呼吸及无氧呼吸的能量去路

22、细胞核遗传:染色体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载体,且染色体在细胞核内,受细胞核内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

23、遗传物质应具备的特点:

24、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25、细胞膜的功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26、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CO2和H2O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O2的过程。

27、自养生物:可将CO2、H2O等无机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如绿色植物,硝化细菌(化能合成)

28、细胞分化: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它是一种持久性变化,是生物体发育的基础,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效率。

29、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元素。(碳原子间以共价键构成的碳链,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称为有机物的碳骨架。)

30、元素组成:由C、H、O 3种元素组成。

31、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20种)

32、方法:

33、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34、意义:

35、水稻生产中适时的露田和晒田可以改善土壤通气条件,增强水稻根系的细胞呼吸作用。

36、有丝分裂的过程:

37、细胞凋亡的概念:细胞凋亡是细胞的一种重要的生命活动,是一个主动的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程序化自行结束生命的过程。也称为细胞程序性死亡。

38、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细胞膜、染色体、肌肉中的蛋白质;

39、有些蛋白质有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载体蛋白;

40、是维持细胞内的酸碱*衡,调节渗透压,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如:血液中的钙离子和钾离子。

41、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42、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如下假说: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生物体再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43、基因分离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的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

44、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过程中,在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45、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46、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断。

47、修改后的中心法则增加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从RNA流向DNA这两条途径。

48、DNA分子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进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49、DNA的复制:

50、核酸种类的判断:首先根据有T无U,来确定该核酸是不是DNA,又由于双链DNA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单链DNA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来确定是双链DNA还是单链DNA。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30句菁华(扩展5)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 50句菁华

1、通假字

2、一词多义

3、虚词把握

4、开柙出虎: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后多比喻放纵坏人。

5、坚忍不拔:形容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6、心急如焚: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7、固

8、之

9、度

10、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

11、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

12、朔气传金柝(动词,传递,传送)

13、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

1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

1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类,这些)

16、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17、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

18、华阴令:华阴县县官。

19、里正:里长。

20、昂其直:抬高它的价钱。直,通“值”。

21、操童子业:意思是正在读书,准备应考。操……业,从事……行业。童子,童生。科举时代还没考取秀才的读书人,不论年纪大小,都称为“童生”。

22、售:原意是卖卖物出手,这里指考取。

23、红女白婆:红妆的少女、白发的老婆婆。

24、有古陵蔚起:有古坟高起。蔚,草木茂盛的样子,引申为高大的样子。

25、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26、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归有光《项脊轩志》)

27、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孔雀东南飞》)

28、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29、假设关系

30、承接关系

31、选择关系

3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33、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阁序》)

34、摇摇欲坠:形容十分危险,很快就要掉下来,或不稳固,很快就要*。

35、望:

36、于:

37、正:正襟危坐(使动,整理,端正)

38、渔樵: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①名词作动词,打渔砍柴②可以认为无活用,渔、樵本身就为动词)

39、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40、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41、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42、*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43、三王:夏禹商汤周公

44、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45、*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46、岁寒三友:松竹梅

47、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48、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49、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50、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30句菁华(扩展6)

——高中生物必修3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群落的空间结构

3、初生演替:

4、生态系统的概念:

5、过程

6、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7、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8、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9、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10、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11、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2、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13、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14、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15、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16、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

17、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8、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

19、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果实。

20、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

21、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够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22、动物建立后天性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

23、判断和推理是动物后天性行为发展的最高级形式,是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也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24、营养生殖能使后代保持亲本的性状。

25、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26、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27、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28、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

29、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30、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1、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32、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3、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其基本观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34、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35、从能量角度来看,源源不断的太阳能是生物圈维持正常运转的动力。这是生物圈赖以存在的能量基础。

36、从物质方面来看,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各种必需的物质。生物圈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形成的三极结构,接通了从无机物到有机物,经过各种生物多级利用,再分解为无机物重新循环的完整回路。生物圈可以说是一个在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这是生物圈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

37、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

38、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及子孙后代共有的宝贵财富。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特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39、基因诱变:物理因素:Χ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

40、细胞融合:物理方法:离心、振动、电刺激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30句菁华(扩展7)

——《政治生活》的知识点总结 30句菁华

1、人民民主的特点?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利,而且还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而且还表现在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2、公民应如何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3、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哪些方式?

4、公民应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5、国家的含义和根本属性

6、我国人民民主*的本质和特点

7、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依据

8、各种选举方式的特点

9、*为公民求助提供的途径?

10、什么是依法行政?

11、如何接受人民监督?(理解)

12、*的法律地位?

13、*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

14、民主集中制体现

15、*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为什么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16、**的性质、宗旨

17、**的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18、*理论核心内容、精髓

19、三原则的关系?

20、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2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22、我国的宗教政策有哪些?

23、为何要坚决维护我国的利益?

24、影响和*问题的因素

25、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26、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27、职能:

28、宗旨:为人民服务

29、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0、*地位: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30句菁华(扩展8)

——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30句菁华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始皇帝)灭亡六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割据局面。(书P44秦始皇像)。

2、公元前202年,刘邦(汉高祖)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3、公元前119年,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4、西汉时期汉元帝把王嫱(王昭君)出塞嫁给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从而密切了汉匈关系。

5、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有张仲景和华佗,张仲景写的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被后代奉为医学经典,张仲景被尊称为“医圣”。华佗创制麻醉剂“麻沸散”,他是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方法做手术的医生,被后世尊称为外科鼻祖,他还编成锻炼身体的“五禽戏”。

6、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道教是东汉时期兴起于我国本土的宗教。

7、西汉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是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3000多年历史,《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8、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是著名的政治家。

9、公元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383年,前秦苻坚率大军南下进攻东晋,在淝水之战中,东晋军队以少胜多,击败前秦军队。

10、南朝的四个*依次是宋、齐、梁、陈,都城均在建康。

11、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吴国境内绝大多数山越人从山区迁到*原,和汉族人民一道开发江南。农业有所发展,但仍然比不上北方。主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5个)

12、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王朝均建都于洛阳。

13、北魏时期,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的郦道元,他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是《水经注》。

14、石窟艺术是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中成就最高的是云岗石窟和龙门石窟。

15、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时间、内容和意义?答:386年,鲜卑拓跋部首领拓跋圭,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为革除落后习俗吸取汉族先进文化,巩固北魏的统治,孝文帝拓跋进行了改革。内容:a实行官吏傣禄制,严惩贪污;b颁布均田令;c迁都洛阳;d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意义: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16、迁都:北魏建都*城(今山西大同)。气候干旱,粮食供应不足;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

17、时间:1911年(旧历辛亥年)

18、革命活动:1894年成立兴中会;1905年建立*同盟会(*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提出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911年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标志);1912年建立*;颁布《临时约法》。

19、重要人物:罗伯斯庇尔(雅各宾派)

20、1812年远征俄罗斯失败,敲响帝国的丧钟。

21、1814年,拿破仑被欧洲反法联军赶下台,封建王朝复辟。

22、、美苏争霸

23、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24、唐朝的社会经济:

25、北朝的五个*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26、失败标志:*就任*临时大总统

27、1799年,拿破仑通过*夺取*。

28、、“一超多强”:“一超”指的是美国,制定了全球战略,干涉别国内政,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多强”指的是欧盟、日本、*和俄罗斯等,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

29、、科索沃战争: 1999 年 3~6 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狂轰滥炸;多极化趋势是长期的、曲折的,联合国的主导地位受到威胁

30、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更加巩固,也大大*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 | 句子 | 文案 | 成语 | 文案| 句子| 教学反思 | 教学设计 | 合同范本 | 工作报告 | 活动策划粤icp备200477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