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句子 >

《弟子规》的全文及解释 30句菁华

日期:2022-12-03 00:00:00

1、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2、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3、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4、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5、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6、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7、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8、谏不入 悦复谏号泣随 挞无怨

9、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10、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现能

11、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12、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13、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14、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15、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16、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17、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18、过能改 归于无 倘揜饰 增一辜

19、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20、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21、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22、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23、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24、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25、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26、宽为限 紧用功 功夫到 滞塞通

27、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28、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29、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30、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弟子规》的全文及解释 30句菁华扩展阅读


《弟子规》的全文及解释 30句菁华(扩展1)

——《弟子规》全文译文 40句菁华

1、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2、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3、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4、谏不入 悦复谏号泣随 挞无怨

5、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现能

6、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7、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8、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9、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10、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11、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12、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份 下称家

13、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14、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15、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16、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17、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18、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19、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20、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21、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22、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23、过能改 归于无 倘揜饰 增一辜

24、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25、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26、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27、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28、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29、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30、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31、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32、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33、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34、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35、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36、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37、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38、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39、表情:形体语言得当,表情自然大方,诵读形式有创意。(2分)

40、时间:控制在3—5分钟以内。(1分)附件:《弟子规》诵读评分标准表班级1、内容(1分)2、诵读(2分)3、表情(2分)4、精神(2分)5、脱稿(2分)


《弟子规》的全文及解释 30句菁华(扩展2)

——《弟子规》完整篇及解释 30句菁华

1、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2、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3、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4、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5、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6、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7、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8、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9、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10、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11、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份 下称家

12、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13、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14、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15、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16、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17、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18、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19、过能改 归于无 倘揜饰 增一辜

20、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21、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22、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23、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24、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25、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26、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27、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稀

28、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29、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30、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弟子规》的全文及解释 30句菁华(扩展3)

——《三字经》与《弟子规》 30句菁华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2、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3、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4、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5、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6、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7、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8、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9、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10、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11、曰*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12、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13、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14、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15、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16、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17、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18、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

19、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20、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

21、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

22、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23、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24、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25、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26、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27、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28、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29、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30、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弟子规》的全文及解释 30句菁华(扩展4)

——离骚全文及鉴赏 60句菁华

1、考:已故的父亲。

2、陬(zōu):正月。

3、宿莽:草名,经冬不死。

4、遵道:遵循正道。

5、猖披:猖狂。

6、败绩:喻指君国的倾危。

7、荃(quán):香草名,喻楚怀王。

8、正:通“证”。

9、刈(yì):收获。

10、秽(huì):污秽。

11、练要:心中简练合于要道。

12、索:草有茎叶可做绳索。此作动词,意为搓绳。

13、纚纚(xǐ xǐ):绳索美好貌。

14、民生:万民的生存。

15、修姱(kuā):洁净而美好。

16、悔:怨恨。

17、偭(miǎn):违背。

18、改:更改。

19、此态:苟合取容之态。

20、不群:指不与众鸟同群。

21、屈:委屈。

22、厚:厚待。

23、制:裁制。

24、陆离:修长而美好的样子。

25、惟:通“唯”,只有。

26、惩:惧怕。

27、婞(xìng)直:刚正。

28、五子:指夏康等兄弟五人。

29、用而:因而。

30、授:任用。

31、私阿:偏私。

32、前修:前贤。

33、茹(rú):柔软。

34、咸池:日浴处。

35、前:在前面。

36、帅:率领。

37、溷(hùn)浊:混乱污浊。

38、离合:言辞未定。

39、纬繣(wěi huà):不相投合。

40、导言:媒人撮合的言辞。

41、故宇:故国。

42、览察:察看。

43、怀:馈。

44、宁戚:春秋时卫人,齐桓公认为贤人,以他为卿。

45、直:竟然。

46、他故:其他的理由。

47、无实:不结果实。

48、沬(mèi):消失。

49、飞龙:长翅膀的`龙。

50、鸣:响起。

51、赤水:出昆仑山。

52、西皇:帝少嗥。

53、轪(dài):车轮。

54、委蛇(wēi yí):旗帜飘扬舒卷的样子。

55、弭(mǐ)节:放下赶车的马鞭,使车停止。

56、皇:天。

57、旧乡:指楚国。

58、仆:御者。

59、乱:终篇的结语。

60、居:住所,这里是指一生所选择的道路和归宿。


《弟子规》的全文及解释 30句菁华(扩展5)

——形容山多的成语及解释 50句菁华

1、怪石嶙峋:形容山石很怪,很陡。

2、重岩叠嶂:嶂是屏障之意,指的是重重叠叠的岩石直立的像屏障一样。

3、山明水秀: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4、高不可攀:攀:抓住高处的东西向上爬。高得手也攀不到。形容难以到达。也形容人高高在上,使人难接近。

5、巴山蜀水——巴蜀指四川一带。四川一带的山山水水。

6、百二河山——百二:以二敌百。指山河险固,能够二敌百。后指国力强盛,边防稳固的国家

7、升山采珠——到山上去采珍珠。比喻办事的方向方法错误,必须达不到目的。

8、恩重如山——恩情深厚,像山一样深重。

9、誓海盟山——同“山盟海誓”。

10、坐吃山崩——只坐着吃,山也要空。指光是消费而不从事生产,即使有堆积如山的财富,也要耗尽。

11、拔山扛鼎——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

12、藏之名山——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形容著作极有价值

13、山珍海味——海错:指各种海味。山野和海里出产的各种珍贵食品。泛指丰富的菜肴。

14、山栖谷饮——栖息于山中,汲取山谷的泉水来喝。形容隐居生活。

15、海沸山崩——海水沸腾,山石崩塌。比喻变化巨大。亦作“海沸山摇”。

16、水宿山行——夜宿于水,日行于山。形容长途跋涉。

17、地动山摧——见“地动山摇”。

18、功若丘山——功:功绩。若:像,如同。功绩像山一样。比喻功绩十分大。

19、藏诸名山——见“藏之名山”。

20、累土至山——比喻由小到大,积少成多。

21、水光山色——泛指山水景色。

22、耸膊成山——肩膀耸起成了一个“山”字。形容人耸肩缩颈的相貌。也形容人体瘦削的样貌。

23、尺山寸水——每一小块山水。

24、兵藏武库,马入华山——兵器藏进武库,军马放入华山。指天下太*。

25、白山黑水——长白山和黑龙江。泛指我国东北地区。

26、箕山挂瓢——用为隐居不仕之典。

27、一叶迷山——意谓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28、山中宰相——南朝梁时陶弘景,隐居茅山,屡聘不出,梁武帝常向他请教国家大事,人们称他为“山中宰相”。比喻隐居的高贤。

29、山止川行——喻坚不可摧,行不可阻。

30、山摇地动——山和地都在动摇。形容声势或力量的巨大。

31、庐山面目——庐山: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

32、肉山酒海——肉积得像山一样高,酒像海水一样多。形容丰盛的酒席。

33、堙谷堑山——见“堑山堙谷”。

34、移山造海——移动山岳,造出大海。比喻人类征服自然的伟大力量和气魄。

35、山呼海啸——山在呼叫,海在咆啸。形容气势盛大。也形容极为恶劣的自然境况。

36、荆山之玉——荆山:山名,此山产宝玉,据传和氏璧就出自此山。比喻极珍贵的东西。

37、山崩海啸——山岳崩塌,海水奔腾咆哮。

38、河山之德——《诗·墉风·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陆德明释文:“《韩诗》云:德之美貌”。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渊然而深,皆以状德容之美”。后以《河山之德》形容妇人德容之美。

39、深山穷谷——与山外距离远人迹罕至的山岭山谷。

40、开山始祖——见“开山祖师”。

41、观山玩水——犹言游山玩水。

42、半壁江山——半壁:半边;江山:比喻国家疆土。指在敌人入侵后残存或丧失的部分国土。

43、文章山斗——谓文章为人所宗仰。语本《新唐书·韩愈传》:“自愈之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44、邈若山河——形容遥远得如隔山河。

45、半壁山河:指国土的一部或大部分。

46、刀山火海:比喻极其危险和困难的地方。

47、安若泰山:形容极其*安稳固。同安如泰山。

48、南山可移:南山:终南山。比喻已经定案,不可更改。

49、零落山丘:零落:凋零,比喻死亡。指死后埋葬在山丘上。

50、春山八字:八字:喻指眉毛。漂亮的眉毛,宛如淡淡的春山。形容女子眉毛秀美。


《弟子规》的全文及解释 30句菁华(扩展6)

——易错成语及解释 50句菁华

1、石破天惊: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媒体多用于惊人消息。

2、一言九鼎:说话有份量。不能表示守信用,也不能用于自己。

3、脱颖而出:比喻人才崭露头角。陆星儿曾误用于“脱颖出来,潇潇洒洒地活一辈子”;还有人说“从母鲸腹中脱颖而出”。

4、出奇制胜:作谓语,不带宾语。说成“出奇制胜叛军”之类则错。

5、不负众望: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

6、义无反顾:为正义而勇往直前。常被用于毫不犹豫的干坏事,错。

7、差强人意:大体上使人满意。多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8、人满为患:强调人多的坏处,贬义。错用于表示人很多的情景,如“柜台前人满为患”之类。

9、鬼斧神工:建筑、雕塑等技艺精巧。常被误用来形容自然景物。

10、良莠不齐:一群人中有好有坏,侧重于品质。不用于水*、成绩等。

11、期期艾艾:口吃,不理解为懦弱犹豫等。

12、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愚昧或刁蛮。

13、不可终日:形容形势危急或心中惶恐。

14、不可开交:无法摆脱或结束,前面加”忙得””打得”等。

15、无所不至:什么地方都去,什么坏事都干。

16、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以上两词都不代替”改邪归正”。

17、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变得很厉害,贬义,指变得很糟。

18、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准则,与教训无关。

19、不耻下问:不可用于比自己高明的人。

20、见仁见智:意见不统一、使用中要注意防止前后矛盾。

21、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

22、不知所云:指说话人说得不好,而非听者不理解。

23、情不自禁:无法控制感情,与不由自主易于混淆。

24、三人成虎:传言有虎的人很多,大家便相信了。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25、美轮美奂: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丽。媒体上凡形容美好事物皆用此语,错。

26、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常被人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写作“不温不火”,真是不伦不类。

27、鼎力相助:只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28、炙手可热:形容气焰盛,权势大。易误用为一切“吃香”的事物。

29、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易误用为聊天。

30、蓬荜生辉:谦辞,表示别人到自己家或张挂别人的字画使自己非常光荣。易误用于别人身上。

31、惨淡经营:煞费苦心地从事绘画、诗文创作。也指苦心规划和开拓某项事业。易误用于经营萧条。

32、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责。表示虽有缺点但可理解或原谅。易误用为“无可非议”。

33、如履薄冰:比喻做事极为谨慎。易误用为形容客观情况危险。

34、瓜田李下:泛指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用误易为形容田园生活。

35、身无长物:身上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十分贫穷或节俭。易理解为没有什么特长。

36、安土重迁:安居故乡,不愿轻易迁往别处。易误用为反义。

37、不胜其烦:烦琐得让人受不了。易与“不厌其烦”误用。

38、匪夷所思:指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的。夷,*常。

39、粉墨登场:化妆上台演戏。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

40、管窥蠡(lí)测: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蠡,贝壳做的瓢。

41、海市蜃楼:比喻人世繁华的虚幻,虚幻的事物。

42、好为人师:喜欢以教育者自居,不谦虚。

43、鹤发童颜: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44、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成消除。涣然,消散的样子;冰释,像水一样消融。

45、祸起萧墙:祸乱从内部发生。萧墙,照壁,比喻内部。

46、见微知着:见到微小的迹象,就能察知发展的趋势。微,小,指刚显露出的苗头;着,明显。

47、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48、两小无猜:男女小的时候在一起玩耍,天真烂漫,没有猜疑。

49、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50、披肝沥胆: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披,揭开。


《弟子规》的全文及解释 30句菁华(扩展7)

——磨练意志的成语及解释 40句菁华

1、久经风霜:比喻经过长期艰难困苦的磨练。

2、磨砻镌切:指磨砺切磋。

3、悬梁刺股:形容刻苦学习。

4、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5、日雕月琢:在日月的雕琢下,经历了时间的洗礼,有沧桑之感。比喻坚持不懈的努力。

6、砺世摩钝:激励世俗,磨炼愚钝。同“砺世磨钝”。

7、聚沙成塔:聚细沙成宝塔。原指儿童堆塔游戏。后比喻积少成多。

8、砥名励节:砥:磨刀石,引申为磨砺;名:名誉;励:通“砺”,磨炼;节:节操。砥砺磨炼自己,立名立节。

9、策顽磨钝:鞭策愚顽,磨砺迟钝。极言勉力奋进。

10、刮摩淬励:刮摩:磋商,磨炼兵器。比喻在学术上商讨研究,刻苦钻研。

11、坚甲厉兵:加固盔甲,磨砺武器。指作好战斗准备。

12、全力以赴:赴:前往。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

13、深自砥砺:砥砺:磨刀石,引申为磨砺,磨炼。自己刻苦地磨炼。

14、砺世磨钝:激励世俗,磨炼愚钝。

15、精心励志:磨炼意志,使心意纯正专一。

16、开卷有益: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部分国:好处。读书总有好处。

17、通宵达旦:通宵:通夜,整夜;达:到;旦:天亮。整整一夜,从天黑到天亮。

18、绳锯木断:用绳当锯子,也能把木头锯断。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

19、凿壁借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20、奋不顾身

21、志在千里

22、奋勇当先

23、誓死不二

24、不屈不挠

25、英姿焕发

26、毛遂自荐

27、孜孜不倦

28、孟母三迁

29、发奋图强

30、顶天立地

31、百尺竿头

32、含辛茹苦

33、得陇望蜀

34、面壁九年

35、勇往直前

36、铁杵成针

37、愚公移山

38、闻鸡起舞

39、忠贞不渝

40、持之以恒


《弟子规》的全文及解释 30句菁华(扩展8)

——道家经典名句及解释 40句菁华

1、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2、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3、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

4、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5、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6、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7、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8、译文: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

9、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10、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1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3、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14、译文:天道对人无所偏爱,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人。

15、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16、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17、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8、译文: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19、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20、译文:因外物而扰乱自己的心志(这样,德性就没有了)。可玩物丧志。

21、译文:知道是无可奈何的,就当作命运一样去接受,这就是人生最高的德行。

22、译文:对待结束时的工作,还像开始时一样认真,则做任何事都没有不成功的。

23、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24、译文:所以说,恬淡、寂寞、虚无、无为,这是天地的本原和道德修养的极高境界。

25、译文:古代的人,随外物变化而内心保持不变;现在的人,内心多变而不能随外物变化。

26、译文:最大的祸患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想要得到的欲望。知足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27、译文: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而人的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28、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29、译文:合抱的大树由细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由一筐一筐的泥土堆成,千里远的行程须从脚下开始。

30、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31、译文:极致之人的内心就像一面明镜,对于外物来之即照、去之不留,如实映照而不私藏,所以能摆脱外物牵累而不损心劳神。

3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33、译文:能够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能够战胜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真正的强者。

34、译文:圣人治理天下的原则是:排弃充斥于人民心中的各种成见,满足人民的温饱需求,软化人民的犟执趋求,提高人民的自立自足能力。

35、译文:过分的爱惜会招致巨大的付出,过多的拥有会招致沉重的损失。所以,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受困辱,知道适可而止便不会遇到危险,如此就可以长久安全了。

36、译文:野鸭的腿虽短,如果给它接上一段,它就会痛苦;仙鹤的腿虽然长,如果给他截去一段,它就会悲伤。说明强以为之,必然造成不幸和痛苦。成语鹤长凫短、断鹤续凫都出自这里。

37、译文:不知是庄周在梦里化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在梦里化成了庄周呢?庄子现身说法,认为梦与觉并无不同,都是道的物化现象。因此,若要齐同物论,就必须首先破除有我之见,而与万物混为一体。

38、译文:山上的树木皆因材质可用而招致砍伐,油脂皆因可以燃烧照明而自取熔煎。桂树皮芳香可以食用,因而遭到砍伐;树漆因为可以派上用场,所以遭受刀斧割裂。人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知道无用的用处。

39、译文:天下的人都仅仅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都仅仅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长和短互为比较,高和下互为方向,声响和回音相呼应,前边与后边相伴随。此乃常情,故曰恒也。

40、译文: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弟子规》的全文及解释 30句菁华(扩展9)

——《三字经》原文及全文解释 30句菁华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2、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3、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4、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5、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6、寒燠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

7、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8、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9、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10、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11、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12、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13、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14、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15、我周公,作周礼。着六官,存治体。

16、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17、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18、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19、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20、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21、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22、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

23、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24、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

25、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

26、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27、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28、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29、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30、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弟子规》的全文及解释 30句菁华(扩展10)

——六字成语及解释 30句菁华

1、迅雷不及掩耳 解释:雷声来得非常快,连捂耳朵都来不及。比喻来势凶猛,使人来不及防备。的反义词佚名,同义词出其不意

2、万夫不当之勇 解释:当:抵挡。一万个人也抵挡不住。形容非常勇敢。的反义词佚名,同义词万夫不当

3、天有不测风云 解释:比喻灾祸是无法预料的。的反义词佚名,同义词人有旦夕祸福

4、杀鸡焉用牛刀 解释: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的反义词大材小用、小题大做,同义词不详

5、人不知,鬼不觉 解释:形容事情做得很秘密,没有被人发觉。的反义词尽人皆知,同义词不知不觉、神不知,鬼不觉

6、求大同,存小异 解释:在大的、主要的方面取得一致,而对某些小的、次要的`问题可以各自保留不同的意见。的反义词佚名,同义词求同存异

7、前怕狼,后怕虎 解释: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的反义词胆大妄为,同义词胆小如鼠

8、牛头不对马嘴 解释: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的反义词佚名,同义词驴唇不对马嘴、答非所问

9、明人不做暗事 解释:心地光明的人不做鬼鬼祟祟的事。比喻有意见当面提出,不在背后捣鬼。的反义词佚名,同义词光明正大

10、满招损,谦受益 解释: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可以得到益处。的反义词妄自尊大、刚愎自用,同义词虚怀若谷、一谦自益、益谦亏盈

11、驴唇不对马嘴 解释: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的反义词佚名,同义词答非所问、前言不搭后语、风马牛不相及

12、井水不犯河水 解释:比喻各管各的,互不相犯。的反义词相得益彰,同义词是非分明

13、既来之,则安之 解释: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的反义词来无影,去无踪,同义词不详

14、过屠门而大嚼 解释:屠门:肉店。比喻心里想而得不到手,只好用不切实际的办法来安慰自己。的反义词佚名,同义词过屠大嚼

15、丁是丁,卯是卯 解释:某个钉子一定要安在相应的铆处,不能有差错。形容对事认真,毫不含糊。的反义词藕断丝连,同义词丁一卯二

16、老子天下第一: 老子:不谦虚的人的自称。自以为是天下第一号人物

17、讷于言,敏于行: 讷:语言迟钝;敏:敏捷。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

18、拟人必以其伦: 拟:比拟;伦:同类。指比拟某人或某事,一定要用同类或同等的人和事物

19、披云雾睹青天: 披:劈开。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冤屈得到申雪

20、前言不答后语: 说得话前后连接不上。多形容思想混乱,不能自圆其说

21、人不人,鬼不鬼: 不像人样,也不像鬼样。指人的面目怪异难看

22、三折股为良医: 股:大腿。几次折断大腿,就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自能造诣精深

23、天不盖,地不载: 盖:遮盖,掩盖;载:装载。形容罪大恶极,为天地所不容

24、唯恐天下不乱: 恐:恐怕。指希望天下大乱以达到自身的目的

25、夏虫不可言冰: 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26、妍皮不裹痴骨: 妍:美丽;痴:痴呆。美好的皮不包痴呆的骨头。比喻美好的外表定会有聪明的内心

27、眼中疔,肉中刺: 疔:疔疮。眼睛里面的疔疮,肌肉中的刺。比喻心目中最痛恨、最讨厌的人

28、鞭长不及马腹: 及:到。鞭子虽然很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子。比喻力所不能及

29、百动不如一静: 指多动不如静待有效。

30、毕其功于一役: 把应该分成几步做的事一次做完。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 | 句子 | 文案 | 成语 | 文案| 句子| 教学反思 | 教学设计 | 合同范本 | 工作报告 | 活动策划粤icp备200477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