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句子 >

愚公移山 50句菁华

日期:2022-12-02 00:00:00

1、情感态度目标:

2、延伸拓展法。

3、教师示范背诵课文。学生循声跟读。

4、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5、明确故事寓意

6、理解词的含义

7、对照书中的注音,学生默读课文。要求读流畅。

8、教师指导朗读,学生练习后,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出节奏,读出语调。

9、理解写。①感悟道理:愚公不畏困难移山,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后代人。愚公认识山不加增,人力能战胜自然的道理。

10、注音:

11、正确理解文中文言词的含义

12、如果没有玉帝的被感动,愚公的志愿最终能实现吗?

13、有人说“面山而居”不如“背山而居”,根本不需要耗巨资(人资,物资)去移山。

14、让学生对愚公的举动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能力。

15、教师提问:愚公的妻子说的一段话应以怎样的语气朗读?

16、认识人物形象,理解故事寓意。

17、第二自然段:生为主译,重点词:且、惩、险、曾、如……何、焉、诸、箕畚。

18、其妻与智叟对待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从用词上可找出许多不同点,表现其不同的思想。)

19、“公诸于世”的说法不妥,为何?(古文中只有“投诸……”、“告之于……”的用法,无“诸于”的用法。)

20、愚公有几个儿孙:A、两个B、3个C、4个D、4个以上

21、“遗男”是“孤儿”(失去父亲或父母双亡的孩子)的意思,文中的孤儿,他的母亲还在不在?

22、“方七百里”是指:A、周长七百里B、四边长七百里C、七百*方公里

23、“高万仞”是夸张的说法。古代的一仞是指:A、九尺B、八尺(或七尺)C、六尺D、五尺

24、“愚公移山”是(多选题):(答案:全选)A、寓言故事B、神话故事C、成语D、文章名E、歌曲名

25、下次(两周后)语文活动课我们将组织一次辩论。辩论的话题是:移山不如移家。一、二组是甲方,三、四组是乙方。请班长组织甲方人马(主辩、副主辩、五名发言人)准备挑战,请学习委员组织乙方人马准备应战。为使本方成为胜方,全班每人这两天都要提供炮弹——写好一篇辩论稿分别交给班长、学习委员。大家有没有信心搞好这次活动?

26、出示课题,你们了解愚公吗?谁能介绍介绍你知道的愚公?

27、同学回答问题,教师指导。

28、本课“我的词语库”中有个词语,出示词卡,全班齐读一遍。

29、说说后三个词有什么特点。(式词语)

30、诵读课文,做到字音正确,停顿恰当,并注意语气。

31、自由朗读,疏通文字。

32、通假字

33、且焉置土石(倒装句。疑问句中,疑问代词“焉”充当“置”的宾语,前置。)

34、学生听课文录音,注意停顿,读准字音

35、一词多义

36、整体感知 疏通结构

37、倒土的地点是哪里?

38、山最终移掉了吗?

39、引导学生赏析课文的叙事艺术。

40、分析人物形象。

41、开放性作业。

42、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了解寓言的特点。

43、找出文中一词多意义的词

44、请找出文中词类活用的词

45、介绍列子。

46、对比探究

47、拓展提高

48、掌握10个生字。

49、提问:这则寓言一共写了哪些人物?

50、布置思考题:愚公是坚决主张移山的,有人就说他笨。“愚公”这个名字本身也表明他是个“笨老头”。请大家课外再认真读一读文章,想一想:愚公到底笨不笨?


愚公移山 50句菁华扩展阅读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 | 句子 | 文案 | 成语 | 文案| 句子| 教学反思 | 教学设计 | 合同范本 | 工作报告 | 活动策划粤icp备20047785号-1